快讯!快讯! 日本最新消息! 11月22日,中日交流突发重磅变动:丰田、索尼等20家日本龙头企业,原计划11月25日赴华洽谈新能源、半导体合作,行程突然取消或延期;筹备近半年、预计3000人参与的中日友好交流活动,也同步叫停。 这则消息让中日两国的经贸圈和民间都炸开了锅,一边是日本企业筹备数月的合作计划半路夭折,一边是期待已久的民间交流戛然而止。要知道丰田这次是带着新一代电动车技术来谈合资建厂,索尼瞄准的是半导体材料的联合研发,这些都是能给双方带来真金白银的合作,3000人的友好活动更是涵盖了文化、教育、地方交流等多个领域,现在说停就停,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中日关系被政治挑衅耗尽的信任。 可能有人会问,好端端的合作怎么突然黄了?其实这不是中方单方面的决定,更不是毫无征兆的突发状况,而是日方一次次触碰红线后的必然结果。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在国会公然重提“台湾有事”,甚至将其定义为日本的“存亡危机事态”,这种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言论,直接击穿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中国民众的愤怒情绪空前高涨,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0亿次,数百万网友呼吁对日本的挑衅行为采取反制措施,在这样的民意基础下,继续推进合作显然不符合主流意愿。 更让中方无法接受的是,日本一边在敏感问题上挑衅,一边还在损害中方的核心利益。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把每天的排海速率从3800吨提升到5000吨,计划数十年内排放超134万吨核污染水。中方多次提出联合监测的合理要求,却被日方直接拒绝,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让民众对日本相关产品和合作的信任度降到冰点。试想一下,连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连国家主权都得不到尊重,怎么可能安心开展经济和民间交流? 最该批判的,是高市早苗内阁“政治凌驾于经济民生”的短视与自私。她心里很清楚,中国是51%的日企眼中“最重要的市场”,日本在半导体材料、精密零部件领域依赖中国的产业场景,中国也需要日本的部分高端技术,这种“中国场景+日本技术”的互补模式,曾让2024年日本对华出口增长6.2%。但她为了讨好美国、拉拢国内右翼势力,硬是把经济合作当成政治博弈的筹码,用挑衅中国的姿态换取政治资本,却让日本企业和民众为她的野心买单。 这些日本龙头企业其实早就骑虎难下。丰田原本想借着中国新能源市场的规模优势,扭转其电动车业务的颓势,这次取消行程意味着至少错失半年的市场窗口期;索尼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技术积累,需要中国的产业链支持才能落地变现,合作延期直接影响其全球布局。有日本媒体估算,这些合作一旦落地,每年能给日本带来超千亿日元的营收,还能带动上下游数千个就业岗位,现在全被高市内阁的激进政策搅黄了。 民间交流的叫停同样令人惋惜。这场筹备半年的活动,本来是为了让中日地方政府对接合作、让普通民众增进了解,不少日本地方知事都特意调整行程赶来参加,结果因为政治挑衅被迫搁置。要知道,民间交流是中日关系的“润滑剂”,过去几十年正是靠着这些频繁的互动,才让两国在分歧中保持着沟通的渠道,现在这条渠道被高市内阁亲手切断,无疑会让双边互信进一步恶化。 日本国内其实早就有反对声音。“继承和发展村山谈话会”理事长藤田高景直言,日中关系恶化“受苦的将是日本国民”,名古屋外国语大学教授也警告这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害”。但高市早苗似乎完全无视这些警告,一门心思推进其“军事正常化”的野心,把日本绑上对抗中国的战车。 合作不是单方面的求来的,交流也需要相互尊重的基础。高市内阁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只会让日本企业失去更多市场机遇,让日本民众错失交流红利。中日关系的回暖,从来都不靠口头承诺,而是靠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实际行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