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民日报了!沙特阿拉伯,两名中国工程师开车途中遭遇洪水车辆不幸侧翻,危机时刻,

名城探寻 2025-11-22 13:13:06

上人民日报了!沙特阿拉伯,两名中国工程师开车途中遭遇洪水车辆不幸侧翻,危机时刻,沙特青年冲入激流救人,拉出一个后,关切的询问是否其他人,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次冲入激流中救人…… 这事发生在2025年11月16日晚的沙特哈伊勒省沙姆利地区,一场暴雨来得毫无征兆,每小时76毫米的降雨量让干旱的舒艾卜布什拉山谷瞬间变成洪流。 两名正在当地参与光伏电站建设的中国工程师,驾车返回驻地时被暴涨的洪水围困,水位五分钟内就没过车轮,车辆失控后斜卡在峡谷岩石间,洪水很快淹没车门,两人只能爬上车顶呼救,卫星电话的信号被洪水咆哮声彻底盖过。 危急关头,艾哈迈德·安齐和朋友哈穆德、穆巴拉克正驾车绕道回家,哈穆德最先发现洪水中闪烁的车灯,艾哈迈德猛踩刹车,三人没做半分犹豫就冲下车。 他们把皮卡车停在高地,从后车厢抓出救生绳和铁撬,哈穆德奋力将绳索一头固定在岸边树干上,艾哈迈德率先涉水向前,水流瞬间没到胸口,只能依靠河底巨石稳住身体。穆巴拉克紧随其后,手里紧紧攥着急救箱,三人在激流中拉开三角阵型,一步步挪向被困车辆。 靠近后,艾哈迈德用铁撬叩击车门发信号,车内工程师隔着车窗回应。水流的巨大压力让车门死死关着,穆巴拉克赶紧用身体抵住车尾防止滑动,哈穆德大喊着鼓劲,几次尝试后车门才撬开缝隙。先拉出一位工程师后,艾哈迈德抹了把脸上的泥水,沙哑着嗓子问“里面还有人吗”,得到肯定答复,他顾不上喘口气,转身又扎进激流。 救援中,穆巴拉克因绳索断裂险些被冲走,幸被同伴及时拉回,三人在齐胸深的洪水中往返四次,才把两名工程师都转移到安全高地。 上岸后,艾哈迈德立刻拨打沙特民防热线122,哈穆德从车里翻出备用毛毯给浑身湿透的工程师裹上,穆巴拉克仔细检查两人伤势,发现只是些轻微擦伤才松了口气。 获救工程师瘫坐在皮卡后厢板上大口喘气,握着艾哈迈德的手说不出话,后来他们回忆,当时看着三人在洪水中摇晃的身影,真以为自己要挺不过去了。艾哈迈德却只是摆摆手,说得朴实:“没想太多,只知道必须救。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我们沙姆利人的本色。” 这段救援视频很快在中沙社交媒体上传开,播放量迅速突破两百万。中国网友被三人的勇敢打动,沙特网友也纷纷为同胞的义举点赞,“跨越国界的善意”“中沙友谊真模样”的话题很快成了热点。 中国驻沙特大使常华看到消息后,当即决定邀请三人到使馆表彰,哈伊勒省省长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也特意接见了他们,还打算将11月16日定为当地的“青年互助日”。 11月18日,艾哈迈德三人从600多公里外的哈伊勒赶到利雅得中国使馆,常华大使用阿拉伯语亲切问候,还请他们品尝中国绿茶和中式点心。 在使馆大厅的《丝绸之路》挂毯前,大使给他们讲起古代两国通过丝路交往的故事,随后颁发了刻有两国国旗纹样的“中沙友谊特殊贡献奖”。相关中资企业也送上谢礼,每人一张往返中国的机票和华为电子产品,邀请他们到中国看看。 更动人的是表彰仪式上的小插曲,被救的工程师带着五岁女儿突然现身,小女孩踮脚给三位“沙特区叔叔”系上自己编的中国结,用稚嫩的声音说着阿拉伯语“谢谢”,穆巴拉克当即单膝跪地与她行碰鼻礼。 这个瞬间被镜头定格,当晚就登上了沙特《利雅得报》头版,标题写着《当丝绸遇上椰枣:两个文明的温柔相拥》。获救工程师和企业还以双方名义向沙特公益组织捐资,用实际行动回馈当地社会。 艾哈迈德在使馆里说,见到有人受困伸出援手,是每个有能力的沙特人都会做的选择。这话恰好印证了常华大使的话:热情好客、重情尚义是中沙两个民族的共同美德。 从古代丝路上的商队往来,到如今光伏电站工地上的并肩协作,两国友谊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藏在洪水激流中伸出的手、孩子手里的中国结、茶盏里共品的茶香里。这种发自民间的善意,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能拉近人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77

评论列表

服装园灿少

服装园灿少

9
2025-11-22 13:55

好人啊

坨坨龙

坨坨龙

2
2025-11-22 16:31

在沙特遇到洪水。 这洪水里,石油含量可不高。

用户13xxx84

用户13xxx84

2025-11-22 18:23

必须感谢沙特人民!

猜你喜欢

名城探寻

名城探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