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岳谦教授建议:中方应该调整对外原则,将“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中的“不惹事”去掉! 提出这个观点的赖岳谦,可不是普通的评论员。 他是法国巴黎第二大学政治学博士,2025年11月刚受聘福建农林大学客座教授,不久前还带着妻子回福建上杭祖籍地寻根祭祖,含泪喊出“台湾人就是中国人”。 作为深耕国际关系数十年的学者,他既执掌过台湾高校,又长期在央视解读台海局势,因坚定的统派立场遭“台独”势力封杀,2025年11月还被台湾政治大学解除聘用,却始终没停下发声的脚步。 他之所以这么说,绝非一时冲动,而是看透了当前国际局势的本质。 2025年的世界一点不太平,日本防卫预算连续三年暴涨,今年申请已破8万亿日元,把出云号、加贺号改成能起降F-35B的准航母,还跟着美军搞演习,高氏早苗发布干涉台海言论,直接把台海危机写进作战脚本。 这些动作不是防御,而是明晃晃的挑衅,再加上部分势力总拿台海问题做文章,把中方的“不惹事”当成软弱可欺。 在赖教授看来,“不惹事”的初衷是低调处事,但如今已变成被动防守的枷锁。 中方现在早已不是过去,三艘航母列装、055大驱成批入列,2025年上半年两岸人员往来同比增53.8%,85万台胞通过“投诚app”登记,民心所向一目了然。 去掉“不惹事”,不是要主动挑事,而是要明确立场:对于损害核心利益的行为,中方不会再等挑衅上门才回应,而是要主动捍卫主权和尊严。 这背后是实力支撑的底气,更是对国际规则的清醒认知。 现在的博弈中,一味退让换不来和平,就像日本右翼篡改历史、参拜靖国神社,还想插手台海事务,这种时候越克制,反而越容易被得寸进尺。 赖岳谦的建议,本质上是希望中方以更自信的姿态,让世界知道:我们爱好和平,但绝不会用核心利益换和平,“不怕事”的背后,更要有主动守护的决心。 说通俗一点,他就是建议要主动出击,别再被迫防守,这才是大国该有的担当,也是对两岸同胞最实在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