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进京?先交投名状! 郑丽文还没动身,北京的关卡就已经设好了...... 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郑丽文表达访陆意愿后,两岸舆论场掀起波澜,有观点称“想进京需先交投名状”,这一隐喻背后,折射出当前两岸关系的复杂性与敏感性,看似是个人行程的博弈,实则是两岸关系走向的晴雨表。 10 月 22 日郑丽文首次释放访陆信号时,国台办就明确划下红线:“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推进交流”,11 月 19 日被追问具体条件,朱凤莲再次重申 “共同政治基础” 是核心前提。 这便是外界热议的 “投名状”—— 并非大陆设置额外门槛,而是两岸高层交往延续多年的 “入门准则”。 对普通台胞来说,大陆正砸开便利之门 ——11 月 20 日起 100 个口岸可 30 分钟办台胞证,首次来陆者还能免费畅游 3000 余个景区;但对政治人物,“九二共识” 这道 “原则关卡” 从不动摇,这种反差恰恰说明:大陆的 “限制” 只针对分裂行径,对同胞的善意从未打折扣。 当前两岸局势正处于 “有利因素上升、风险挑战并存” 的关键期,两岸融合已深入民生肌理:金鸡百花电影节吸引 50 余位台星参展,云南微短剧让台农故事走红,3000 多名台胞借 “厦金光影通” 参与大陆文化活动,这些都印证了 “要交流、要合作” 的主流民意。 郑丽文刚表达访陆意愿,就与 “美国在台协会” 负责人会面,美方还高调宣称 “确保两岸分歧和平处理”,暴露外部势力干涉野心;岛内 “台独” 势力仍在伺机破坏,正如两岸学者指出的,“冲击稳定的消极因素不容小觑”。 对两岸关系来说,这是一次 “共识校准”,大陆用清晰表态告诉岛内:民间交流的 “暖风” 与政治互动的 “红线” 并行不悖,近期 30 分钟办证、全域口岸覆盖等举措,与 “政治基础” 的强调形成互补,让 “两岸一家亲” 既有温度又有原则。 以上是小编个人看法,如果您也认同,麻烦点赞支持!有更好的见解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方便大家一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