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国出卖后,乌克兰不再客气,向美国甩了一巴掌,好响亮的耳光!”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0日,乌克兰方面称,乌克兰当局代表在联合国表示:乌克兰当局准备通过谈判结束这场战争,但红线不可更改。 这次美国提出的28条停战计划,之所以被乌克兰视作“越过红线”,核心问题出在领土归属的表述上。 计划里没明说,但字里行间都透着一个意思:让乌克兰接受当前的战场态势。 具体来说,就是建议在现在的停火线上划出一块非军事区,双方都往后退,暂时搁置武装冲突。 更让乌克兰无法接受的是,关于克里米亚和顿巴斯这些争议地区的归属,计划里只说“留待未来国际谈判解决”,压根没提乌克兰一直坚持的领土完整原则。 对乌克兰而言,这几年的战争付出了太多代价,无数家庭失去亲人,大量土地遭到破坏,要是以这样的方式“换和平”,相当于承认了现有领土被分割的事实,这不仅没法向国内民众交代,更会让之前的牺牲失去意义。 乌克兰敢在联合国公开表态,除了被逼到墙角的无奈,还有一层底气来自欧洲的态度。 从2025年3月的情况就能看出,欧洲国家在对乌支持上已经展现出更主动的姿态。 当时美国停援后,英国、法国等国迅速牵头组建“志愿联盟”,不仅提供武器装备,还承诺会参与战后安全保障。 虽然欧洲的援助总量暂时还比不上美国,但这种持续的支持让乌克兰意识到,自己并非只能依赖美国。 更重要的是,欧洲国家和乌克兰在安全诉求上有更多共鸣,毕竟俄乌冲突就在欧洲家门口,一旦乌克兰妥协,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这也是欧洲不愿看到的,这种共识让乌克兰在面对美国时多了几分底气。 再看美国这边,推出这样的停战计划也有自己的考量。 随着冲突持续,美国国内的“战争疲劳”越来越明显,不少民众质疑,为什么要把大量资金投入到遥远的欧洲战场,而不是用来解决国内的民生问题。 尤其是在政治风向变化后,“美国优先”的理念重新抬头,决策层开始重新评估对乌援助的性价比。 在他们看来,俄乌冲突长期僵持下去,只会让美国陷入无尽的资源消耗,不如趁现在战场态势相对稳定,推动双方停火,把精力转回到亚太等更关键的战略方向。 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算计,却完全忽略了乌克兰的核心诉求,矛盾的爆发也就成了必然。 这场美乌之间的公开分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让西方对乌支持联盟出现了明显裂痕。 之前大家都跟着美国的节奏走,现在乌克兰直接公开反对美国的计划,欧洲国家就陷入了两难。 如果继续跟着美国走,可能会失去乌克兰的信任,而且欧洲自身的安全利益也没法保障;如果支持乌克兰,又可能和美国产生更深入的矛盾,毕竟在军事和经济上,欧洲还离不开美国的支持。 英国首相斯塔默之前就说过,欧洲对乌支持必须得到美国的配合,现在这种配合显然出现了问题,欧洲接下来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整个西方联盟的凝聚力。 对俄罗斯来说,美乌之间的矛盾无疑是个愿意看到的变化。 冲突僵持这么久,俄罗斯一直希望能打破西方的联合封锁,现在美乌公开翻脸,正好给了俄罗斯可乘之机。 接下来俄罗斯很可能会加大外交攻势,一方面向乌克兰释放一些和谈信号,另一方面又会向欧洲强调美国的“不可靠”,试图进一步分化西方阵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