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华人表示,中国的手机支付是最傻的事情,每次都需要掏出手机扫码,输入密码才能够正常支付,哪像在美国信用卡“碰一下”省事,这种说法其实忽略了不同环境下的民生差异,算不上客观评价。 信用卡的支付方式确实有便捷之处,但它的使用门槛并不低。POS机的购置费用不算便宜,每笔交易还要扣除一定比例的手续费,这对于利润微薄、一天营收可能只有几十上百元的小摊贩、小商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而且对于不少老年人或是不熟悉电子设备的群体来说,操作POS机也存在一定难度。 反观扫码支付,恰恰弥补了这些短板。一张打印的二维码成本极低,不用额外购置设备,也没有手续费压力,不管是深山集市里卖野菜的老奶奶,还是街边流动摆摊的小贩,只要有一部能接收短信的手机,就能轻松收款。 不用学习复杂操作,不用承担额外成本,这种低门槛的模式,让支付便利真正触达了每一个群体。 扫码支付的实用性,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得很明显。忘带钱包出门,扫个码就能解决吃饭、买水的需求;手机没电时,先扫码借个充电宝,后续再付款也完全可行;特殊时期,无接触支付还能减少接触风险,适配不同场景的需求。 它没有追求复杂的技术炫技,而是以“普惠”为核心,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轻松使用。如今扫码支付走出国门,在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受到欢迎,也正是因为它适配了当地的民生需求,用简单的方式解决了普遍的支付问题。 真正的好创新,从来不是脱离实际的复杂设计,而是让大多数人都能受益的实用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