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的位置好是好,泰国和马来西亚完全可以在图中两红线位置重新挖个通道,我敢肯定,一旦挖通,至少可以分流马六甲一半的货运量 这事儿得从17世纪说起。1677年,泰国阿瑜陀耶王朝的纳莱王找来法国工程师德·拉马尔,让他带队去克拉地峡实地勘测。那地方最窄才50多公里,纳莱王算得门儿清,挖一条运河从泰国湾直通安达曼海,船从印度洋进来直接进太平洋,省掉绕新加坡那一大圈,至少少跑1200公里。那个年代马六甲已经被葡萄牙、荷兰轮着捏,泰国船队每次过都得交税挨宰,纳莱王一看地图就急了,非要自己搞一条通道收过路费。当时勘测结果显示技术上完全可行,用战象拖石头、建船闸,十年就能通航。 纳莱王不是随便想想,他派希腊人法尔孔去法国谈合作,想让路易十四出钱出炮,泰国出人出地,五五分成。可惜1688年泰国政变,亲西方的纳莱王被软禁病死,法尔孔被砍头扔河里喂鱼,法国人全跑了。那张标着两条红线的羊皮地图被藏起来,三百多年后才在曼谷博物馆重见天日。红线还在,梦碎了。从那以后泰国几乎每代国王都动过这心思,拉玛五世正式提过,日本占领时期也画过图,战后美国人也研究过,但每次都黄了。 为啥黄?最主要就是英国人死死盯着。19世纪新加坡刚起来,英国靠马六甲赚得盆满钵满,哪能让泰国分一杯羹?1880年代英国直接警告泰国国王,敢挖就武力干涉,怕运河一开新加坡变死港。泰国当时国力弱,只能作罢。后来法国人也想插手,又怕得罪英国。二战日本强挖了几公里,最后还是放弃。冷战时期美国反对,怕运河落中国手里。总之每次一提,就有大国跳出来搅黄,泰国自己也怕南部马来穆斯林借机闹独立,把国家切成两半。 到现在2025年了,运河还是没动静。泰国政府改推陆桥项目,就是在克拉地峡两端各建一个超级深水港,用高铁和高速公路连起来,货卸下来走陆路再装船。虽然没运河省时间,但比运河便宜多了,总投资才280亿美元,运河得花一千多亿。2025年泰国已经准备年底招标,2026年开工,2030年就能用。泰国人算盘打得精,不挖地峡直接在两边玩接力,照样能分流一部分马六甲货运量。 马六甲现在一年12万多艘船,全球三分之一贸易量、四成石油都从这儿过,最窄处才几公里,船多得跟下饺子似的,堵船、海盗、雾霾哪样都少不了。克拉陆桥要是建好,起码能拉走两成货,特别是大油轮和集装箱船,省三天时间,油钱就省一大笔。新加坡、马来西亚急得跳脚,但又不好明着反对,只能暗地里使绊子。泰国这回学聪明了,不挖运河改陆桥,政治风险小多了,谁也抓不住把柄。 中国对这事儿一直挺上心。早2015年就有中泰民间团体签备忘录研究运河,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下文。现在陆桥项目中国企业参与积极性很高,中老铁路都通了,再接上泰国陆桥,货从昆明直接到泰国港口下海,比绕马六甲快多了。中国船队也能少卡一次脖子。印度、日本、美国都在盯着,美国人最怕中国海军通过运河直达印度洋,印度人怕自己港口变鸡肋,日本更怕中国能源线多一条备份。 说实话,纳莱王那句话到现在都没过时。马六甲位置是好,但太挤太危险。泰国和马来西亚要是真下狠心在两条红线位置挖,技术早不是问题,现在挖个苏伊士、巴拿马都轻松,克拉才50公里宽,挖102公里长、400米宽、30米深的大船渠,完全干得了。关键就看敢不敢。陆桥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案,但总比啥都不干强。真等哪天马六甲彻底堵死,或者大国真干起来,泰国再想挖都晚了。 有人算过账,如果运河真开,每年过路费能收几百亿美元,泰国直接起飞,变成新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能分一杯羹,两国一起赚。但现实很骨感,南部分离主义还没彻底解决,环保团体喊着红树林不能动,成本高得吓人,国际资本又怕政治风险不敢投。所以现在陆桥成了折中方案,2025年看样子是真要动了,投标都准备开了。 三百多年了,这两条红线还在地图上等着。纳莱王要是活着,肯定气得跳脚,说你们怎么还没挖?现在轮到咱们这代人了,技术、钱、需求全都有,就差一锤子定音。陆桥先上马,运河迟早的事儿。马六甲再牛,也挡不住历史车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