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凌晨,位于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市的PORT 工业园区被俄军导弹精准摧毁。 当地居民在社交平台上发的视频里能清楚看到,园区里的厂房一栋接一栋燃起烈焰,黑烟跟蘑菇云似的往上冒,把天都染黑了,远处都能看到那片刺眼的火光。 应急救援车的警笛声从四面八方往现场赶,可火势太大,加上不时还有未爆炸的残骸风险,救援人员只能小心翼翼地推进,场面看着就让人揪心。 可能有人会说,冲突这么久了,空袭不是常有的事吗?可这次不一样,因为这已经是PORT工业园区至少第二次被俄军重点打击了,而且利沃夫这地方,早就是俄军盯着打的“硬骨头”。 早在2023年的时候,《福布斯》就专门发过一篇文章,标题就是《大战将利沃夫变成该国主要物流枢纽》,里面说得很明白,当时的利沃夫已经成了乌克兰西部的命脉之地,不管是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还是国内急需的民生物资,大多要先运到这里的工业园区集散,再分发到各个前线和城市。 那篇文章还特意提到,就在发稿前的一个半月里,利沃夫的两个关键工业园区——SPARROW和PORT,就已经被俄军空袭摧毁过一次,当时就对乌克兰的物资运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这次PORT园区再遭打击,从现场情况来看,比上一次可能还要严重。当地市长安德烈·萨多维很快就在社交平台上通报了情况,虽然没直接说损失多大,但提到“园区核心区域完全损毁”,还说周边不少居民区都停了电,显然打击的威力不小。 为啥俄军偏偏盯着利沃夫的工业园区打?这就得提提利沃夫的特殊位置了。这座城市离波兰边境也就70公里,西方援助的武器从波兰运进来,第一站就是利沃夫的这些工业园区,这里不光是仓储中心,还有不少维修厂,之前SPARROW园区里就有航空工厂和坦克工厂,一直在给乌军维修升级装备。 PORT园区虽然主要做物流,但承担着把武器分拨到基辅、哈尔科夫等前线的关键任务,相当于乌克兰西部的“物流心脏”。俄军一次次打这里,说白了就是想掐断乌克兰的后勤补给线,让西方援助的武器进得来、转不开、送不到前线,这战术意图其实很明显。 而且这次打击的时间点也很有说道。就在前不久,泽连斯基刚结束欧洲三国之行,不仅敲定了天然气供应的事,还拿到了战机援助的承诺,欧盟更是在11月密集拨了两笔钱,加起来有60亿欧元的援助资金,眼看着乌克兰的外部支持要强化起来。 就在这节骨眼上,俄军突然加码打击利沃夫,一方面是想把刚到位的援助物资和没来得及运转的装备一锅端,另一方面也是想挫挫乌克兰的士气——你刚拿到援助又怎么样,我照样能打到你的核心枢纽。 更狠的是,这时候快入冬了,利沃夫的工业园区不光管军事物流,不少民生物资比如取暖设备、食品也从这儿周转,现在园区被砸了,接下来当地居民的过冬问题也得受影响。 这次打击还惊动了周边国家,波兰武装部队作战司令部当天凌晨就发文说,因为俄军空袭离边境太近,他们已经紧急出动战机巡逻,地面的防空系统也调到了最高戒备状态。 毕竟利沃夫离波兰就几十公里,导弹要是打偏一点或者残骸飘过去,很容易引发意外冲突,波兰这反应也是怕引火烧身。而从乌克兰这边的反应来看,除了通报灾情和组织救援,暂时没说有什么报复性行动,毕竟现在后勤枢纽被砸,先想办法弥补损失、重新打通物流线才是最要紧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俄军这次打击打得准、效果狠,但具体的损失数字比如有没有人员伤亡、被毁物资的具体数量,乌克兰和俄罗斯两边还没给出一致的说法,咱们也不能光听一边的消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利沃夫作为物流枢纽的作用正在被俄军一点点削弱,而后勤补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前线的战局走向。 接下来就看乌克兰能不能快速修复园区,或者找到其他替代的物流通道,也看西方会不会加大援助力度,帮着强化利沃夫的防空和物流能力。毕竟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空袭了,而是双方在后勤线上的一场生死较量,利沃夫的每一次爆炸声,都可能影响着整个冲突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