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不接受日本赔偿真的是毛主席先见之明!日本网友:他们现在这么强大是不是早晚要清

不急不躁文史 2025-11-23 11:58:27

当时不接受日本赔偿真的是毛主席先见之明!日本网友:他们现在这么强大是不是早晚要清算小日?千万不要和中国发生战争,他们会打到我们本土。 “当时不接受日本赔偿真的是毛主席先见之明!日本网友:他们现在这么强大是不是早晚要清算小日?千万不要和中国发生战争,他们会打到我们本土。”这种标题挂在日本网上,看着吓人,背后的路子挺朴素。 一九七二年秋天,田中角荣的专机落在北京。周总理到机场迎接,寒暄几句,车队开进钓鱼台。田中进门先问宾馆什么时候修的,周总理只说,是建国十周年那拨工程里的一个。 后面几天,两个人面对面谈了四场,在人民大会堂签下《中日联合声明》,从他当首相到中日建交一共八十四天。 第一晚欢迎宴会上,话就踩了雷。 田中在答谢辞里提到,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伤害,原文就偏含糊,日本翻译再一加工,竟译成“添了麻烦”。 四个字一落,厅里不少人心里一紧。周总理没当场翻脸,照常敬酒,第二天正式会谈才摊开讲,说路上把水洒到姑娘裙子上,才配叫添麻烦,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干的那些事,绝不是一句添麻烦就能揭过去。 翻译在别人眼里是细枝末节,在周总理那里算硬杠杠。 田中还没当首相的时候,他就让身边人把《日本列岛改造论》翻来覆去地看,为的是摸清对方敢不敢迈那一步。 等真坐到谈判桌上,台湾问题摆在正中,日本和台湾那纸“和平条约”怎么断,谁扛国内舆论,谁冒风险,都落到田中肩上,他自己也说,这关系政治生命。 拉锯之后,联合声明里落下几句要害: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日台合约放到声明之后,由大平外相对外宣布废除,当众剪断。 更重的一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这一步看着大度,其实算得很细。清末那笔庚子赔款,一亿三千零三十七万两白银,摊到每个中国人身上差不多一两。那会儿一两银子就是一家人的口粮。 纸面上是朝廷和列强在签字,真正掏钱的是老百姓。战后的日本从废墟里爬起来,到一九七二年经济刚缓过气,真要照老路开一张天价账单,最后还是要从普通纳税人身上割肉。 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赔款,多是旧铁路旧机器刷漆送过去,看起来体面,实际上清库存。 这样的赔法既换不来尊重,也补不了伤口。 毛主席拍板不索赔,一边记着中国曾被赔款压得抬不起头的旧账,一边不愿再让日本老百姓背上新包袱,更看重以后中日要长期打交道,先把这块石头挪开,车才好往前推。 周总理常常熬夜工作,为了照顾客人节奏,提前跟工作人员说十点以后尽量别再送简报。 上海欢迎宴会上,大平外相喝得兴起,杯子举个不停。 田中在旁边半真半假地说,从没见过大平这么喝。 话刚传过去,周总理就端着酒杯站起来,陪着大平一桌桌去敬酒,嘴上是为友好、为健康的场面话。等看出大平已经有些站不稳,就顺嘴一句,请大平先生一起回座。既挡住了可能的醉酒失态,也替日本外务大臣保住了脸面。 田中临走前,在专机上收到周总理写的六个字:“言必信,行必果。”写法古朴,说的却是眼前事。承认一个中国,废除日台条约,反省侵略历史,这些都写在声明里。 后来毛主席见到田中和大平,开口第一句是“吵架吵完了没有”,田中连忙说吵完了,毛主席接句“天下太平”,笑声一过,桌上的火气就淡了。 这句“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就是在这种气氛里真正落地。 抗战那本账,另有一套记法。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上海就有人编小册子专讲这场仗;也有人把一九三一年的九一八到卢沟桥六年串在一起,写成“血泪史”。前线有作家随军跑,记下行军和牺牲;有记者在宁夏拍下吹号战士对着红旗吹号的照片,许多年后才知道他叫谢立全。 还有画家在流亡路上画出母亲背着孩子逃命、父亲拉着女儿狂奔的画面,让人一眼看到就心里发紧。战后,晋冀鲁豫军区把烈士名字一本一本刻进名录,让人记住胜利是拿命换来的。 时间往后推,中国慢慢从赔款压身的年代里走出来,开始攒别的筹码。 科技往前赶,货币也在变样。 各国央行盯着数字货币这块新场子,中国较早动手搞数字人民币,用双层体系发行,既不把商业银行一下推开,又在支付和数据上多了一副新牌,将来走到跨境结算、对外贸易,手里就多几分底气。 日本网上那些说“千万不要和中国发生战争”的留言,说穿了,是看明白了一点:这边没有天天拿仇恨当牌打,而是把那股劲压进工业、压进科技、压进金融工具里。 赔款当年没拿,教训一直记着,手里的筹码却一年比一年厚。 真有哪天有人非要翻那本旧账,谁先扛不住,其实心里都清楚。

0 阅读:1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