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印度加入五常被拒,申奥被拒,加入亚太经合被拒,原因很简单——印度太闹腾。 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既不守规矩,又没担当,还总想着不劳而获抢好处,这样的做派,谁愿意真心接纳它呢? 先说说申奥这事儿,印度的表现简直是把“不靠谱”刻在了骨子里。1996年新德里申办奥运会,最后竟然得了0票,创下了奥运申办史上最尴尬的纪录,这可不是国际社会故意针对它,实在是印度自己把路走死了。 当时评估团一去考察就发现,印度承诺的场馆要么刚打地基,要么设计图都没敲定,连最基本的交通规划都没做出来,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一点没有。 可印度还不认错,反倒抱怨是其他国家嫉妒它。没想到十几年后的2010年英联邦运动会,印度更是把“闹腾”发挥到了极致。 这运动会虽说比不上奥运,但也是几十个国家参与的国际赛事,印度一开始拍着胸脯说预算2.36亿美元就够,结果最后花了36亿,是原来的15倍还多,钱花超了也就罢了,活儿却干得一塌糊涂。 比赛快开始的时候,主体育场外的天桥突然塌了,差点出人命;运动员村更是没法看,地上全是瓦砾和粪便,宿舍里的马桶冲不了水,床单上印着动物爪印,加拿大的先遣队看完直摇头,说“安全和卫生一点保障都没有”,澳大利亚总理都直接允许本国运动员退赛。 连英女王都破天荒没来参加开幕式,这样的组织能力,别说办奥运,就是办个区域性赛事都让人提心吊胆,1996年那0票也就显得再合理不过了。 奥运会是全世界运动员的盛会,大家是来比赛的,不是来遭罪的,印度连基本的保障都做不好,还总爱吹牛皮,申奥被拒纯属自找的。 再看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两次碰壁,更能看出印度的闹腾本质——无视规则,只顾自己。 1991年印度第一次申请加入,APEC直接以“不是环太平洋国家”这个硬标准给拒了。 这本来是明明白白的规则,没什么好说的。可印度偏不认可,觉得是别人故意刁难它,到了1997年又硬着头皮再次申请,这次更过分,明明自己的外贸总额在APEC成员里占比还不到3%,既不能给这个组织带来实质贡献,又不符合地理条件,却非要喊着“代表南亚发声”,闹得APEC没办法,只好宣布进入十年巩固期,暂时关闭了扩员的大门。 这一下不仅自己没进去,还耽误了其他符合条件的国家,这种只顾自己刷存在感、不管别人感受的闹腾劲儿,谁见了都得躲着走。 APEC本来是环太平洋国家的经济合作平台,大家聚在一起是为了互相帮衬、一起赚钱,讲究的是务实和配合,可印度连最基本的入群规则都不想遵守,还总想着搞特殊,自然没人愿意接纳它。 后来印度又想加入其他经济组织,还是老样子,一到谈具体合作就提一堆不合理要求,别人让步了它又反悔,闹得合作方头疼不已,这样的闹腾性格,怎么可能在经济合作中受欢迎。 最能体现印度闹腾本质的,还是它多次申请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被拒的事儿。五常席位可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得来的,那是二战时期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每一个常任理事国都得有维护国际稳定的担当,关键时刻能扛事、敢负责。 可印度眼里只看到五常的否决权和大国地位,却完全不想履行对应的责任。 这些年在联合国里,印度的表现让人哭笑不得,只要公报里没体现它的立场,就直接拒绝签字;上合组织峰会上,为了报复阿塞拜疆支持巴基斯坦,竟然动用一票否决权,把阿塞拜疆的入盟申请给扼杀了,把双边矛盾直接带到多边平台上,搅得大家没法正常议事。 在WTO的会议上更过分,经常缺席核心议程,对大多数成员都支持的投资便利化协定,它说反对就反对,完全不管这样做会影响多少国家的利益。 虽然美俄英法有时候会口头支持印度入常,但真到了关键时候没一个人真帮忙,因为大家都清楚,印度这种只顾自己、不顾大局的闹腾性格,要是真有了否决权,指不定会把联合国搅成什么样。 国际社会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大国,而不是只会制造矛盾的“搅局者”,印度把联合国当成了发泄情绪、谋取私利的舞台,这样的闹腾表现,怎么可能赢得五常的认可。 其实不管是申奥、加入亚太经合,还是冲击五常,国际社会看的从来都是实际表现,不是嘴上说的多好听。办赛事要看组织能力和责任心,搞经济合作要看务实态度和配合精神,当大国要看担当和格局,可这些印度全没有,有的只是想走捷径、搞特殊的闹腾劲儿。 它总觉得别人是故意针对它,却从来没想过反思自己的问题,办不好事不认错,不合规矩还闹脾气,这样的闹腾性格,注定会在国际舞台上屡屡碰壁。 国际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相处讲究的是互相尊重、守规矩、有担当,那些只顾自己、爱闹腾的成员,自然会被大家疏远。印度要是不改掉这种闹腾的毛病,不管申请多少次,最终的结果都只会是被拒绝,这从来都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它自己的性格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