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最近确认要联手生产苏75"将军"隐身战斗机。这架原型机现在已经进

樱碟咸莱 2025-11-23 14:32:12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最近确认要联手生产苏75"将军"隐身战斗机。这架原型机现在已经进入最后的总装阶段,开始做台架测试了,预计2026年初就能首飞。 这个合作项目让俄白两国的防务关系更紧密了。他们打算把"联盟国家"打造成一个面向那些买不起或买不到西方战机的国家的低成本五代机供应商。 苏75定位挺明确的,就是单发轻型隐身战机,主要用来出口。它比苏57便宜,能带超过七吨武器,作战半径约三千公里,最高速度能达到1.8马赫。设计上采用模块化思路,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航电、电子战系统和武器配置,目标客户群覆盖中东、亚太、非洲和拉美国家。 这个项目其实2021年就启动了,但因为制裁和战时生产压力,一直拖到现在。在2025年迪拜航展上,俄方终于宣布原型机开始总装和台架测试,不过首飞时间又推到了2026年初。拉白俄罗斯入伙,主要是为了分摊成本、分散制裁风险,顺便扩大生产链。 俄罗斯把苏75定位成F35和中国FC31的廉价替代品。通过单发设计和工业合作,想吸引那些预算有限又希望获得技术转让的国家。不过跟拥有庞大国际工业体系的F35比起来,苏75还得先拿到实际订单,证明自己能批量生产才行。 要是真在白俄罗斯建立起五代机生产线,那明斯克的航空工业水平可就大大提升了,而且俄白联盟也会绑得更紧。对俄罗斯来说,这既能借白俄罗斯绕开部分制裁,又能加强两国的战略协同。万一生产线真建成了,它离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都只有几百公里,这肯定会给地区安全局势增添新的变数。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项目继续拖延,苏75可能就永远停留在"战略宣传"层面,成不了真正的成熟武器系统。想象一下,一架单价只要三千万美元的隐身战机将由俄白联合量产,这消息已经让北约东翼的防空警报响起来了。这场战略捆绑,既是两国军工合作的里程碑,也是想在全球五代机市场杀出一条路来。 具体进展方面,2025年5月两国正式启动联合生产谈判,到11月就在迪拜航展上确认了合作方案。白俄罗斯的巴拉诺维奇第558飞机修理厂将负责制造雷达和电子设备等核心部件,这等于重启了苏联解体后一直闲置的高端航空制造能力。 性能上,苏75用了和苏57同源的隐身技术,雷达反射截面大约0.1平方米,虽然比苏57好,但没达到设计目标的0.05平方米。最高速度2马赫,倒是比F35的1.6马赫快。武器系统采用内置三弹舱设计,能带五枚导弹,最大载弹量7.4吨。 价格确实是它最大的卖点,单价控制在三千万到四千五百万美元,只有F35的百分之四十。目标客户包括阿联酋、越南、阿尔及利亚这些国家,不过到现在还没拿到正式订单。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个合作是俄白"军工绑定"的升级版。之前俄罗斯已经向白俄交付了苏30SM2战机和核弹头导弹系统,这次合作进一步巩固了联盟框架。白俄罗斯空军借此可以升级换代,现在他们只有12架苏30SM和30架米格29,正好能对抗邻国波兰的32架F35。 对北约来说,这确实增加了防御压力。如果苏75部署在白俄西部的布列斯特州,离波兰边境只有一百五十公里,五分钟就能突入连接波罗的海三国与波兰的"苏瓦乌基走廊"这个战略要地,把北约的预警时间压缩到冷战以来最短。波兰已经指责这是"对东欧安全的直接挑衅"。 不过项目面临的挑战也不少。西方制裁导致微电子元件短缺,首飞时间已经从原定的2023年推迟到了2026年。虽然俄方声称已经克服了制裁影响,但量产能力还有待验证。 在国际竞争方面,俄罗斯曾提议由印度斯坦航空独家生产苏75,但印度担心技术转让深度和美国制裁,还没点头。也有人觉得白俄罗斯应该采购中国的歼35,毕竟更成熟,但俄白合作这条路在政治上已经确定了。 工业能力也是个考验。白俄第558厂虽然有制造苏霍伊客机部件的经验,但五代机的生产复杂度远超预期。俄罗斯这边也需要解决AL41F1发动机的量产瓶颈,这是苏75的动力来源。 总的来说,如果2026年能顺利首飞,苏75将成为全球第一款单发五代隐身战机。俄白产能整合后,预计能提升百分之三十的年产量,这可能打破F35的垄断局面。但要想真正实现"低成本压制F35"的目标,还得用实战性能来说话,并且拿到首批订单,否则可能就只是个地缘政治符号而已。

0 阅读:58

猜你喜欢

樱碟咸莱

樱碟咸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