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苏联因为粮食产量不足,于是就大量进口粮食。为了防止粮食受制于人,于是每

欣欣南宫钦 2025-11-23 22:53:47

冷战时期的苏联因为粮食产量不足,于是就大量进口粮食。为了防止粮食受制于人,于是每次买粮食之前,就会先宣布粮食丰收,要大量出口,而国际粮价应声下跌,然后苏联趁机大量买进粮食。(70年代的苏联因为石油涨价,每年花几十亿美元来进口西欧的粮食肉类还有皮鞋衣服这些,就连百事可乐也进口) 说起冷战那会儿,苏联的粮食事儿挺让人挠头的。产量总跟不上趟儿,国内农业老出岔子,得靠进口补窟窿。可苏联人聪明着呢,不想让别人捏着鼻子走,每次下手前总先放风,说自家小麦黑麦大丰收,准备外销一大堆。结果国际市场一听,交易员们慌了神,赶紧甩卖合约,粮价哗啦就往下掉。等价位低到合适,苏联代表团再低调出击,大笔签单子,买进成船的货。这套路玩儿得溜,70年代石油价飞天,苏联赚了盆外汇,每年砸几十亿刀,从西欧和美国那儿拉粮食、肉、皮鞋、大衣啥的,就连百事可乐都搞到手了。听起来像间谍片,但这是真事儿,背后藏着苏联农业的那些老毛病和冷战的经济拉锯。 苏联农业从集体农庄起步,本意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可实际干活儿时总卡壳。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占了绝大部分地,可产量上不去。农民干活儿没劲头,因为产出归集体,个人收益少,地里杂草长得欢,机械化设备虽多,从西欧进口的拖拉机飞机撒肥撒药齐全,可风一吹药就歪了,没人追着管。私人小块地才占3%,却产了27%的农产品价值,效率高出一大截。这就逼得苏联从60年代起就得进口粮,70年代更狠,1972年干旱闹得慌,国内收成烂尾,领导层直接下令大规模采购。结果呢,那年苏联买了2700万吨小麦玉米啥的,占美国出口的四分之一,美国人后来叫它“大粮食抢劫”。为啥抢得成?就靠那招,先通过塔斯社和报纸放消息,说丰产要出口,芝加哥交易所的价码立马跌8%,苏联队趁机在加拿大温尼伯、美国堪萨斯城、澳大利亚悉尼签单,现金付订金,船挂中立旗绕道运回敖德萨。1975年、1978年、1981年都这么干,采购队半夜飞港口,住小旅馆,文件留得少,避开西方眼线。国内报纸还继续吹“储备充足”,老百姓吃着进口粮,脸上不知道。 石油钱是关键推手。1973年中东打仗,油价从每桶3刀窜到12刀,1979年伊朗事儿又顶到40刀,苏联作为第二大产油国,年赚200多亿外汇。这笔钱大头砸进口上,不光粮,还拉法国小麦、加拿大油菜籽、美国玉米大豆、阿根廷牛肉、丹麦黄油、意大利皮鞋、西德毛衣。光粮就占一半,1975到1980年平均年进1990万吨。百事那事儿更逗,1972年签易货协议,用伏特加换可乐浓缩液,莫斯科列宁格勒街头冒出蓝色售货机,工人投卢布取瓶子。苏联人用这招堵住可口可乐,独占市场到1985年。外汇就这样花出去,城市供应稳了,农村还得扛着低效农庄。集体农庄奖励有,完成任务发上千卢布、地毯小汽车电视,可中层干部常截胡,下面人拿不着,干劲儿更没。机械多却闲置,农田除草少,飞机撒药风吹偏了不管,浪费大把。结果呢,苏联成了全球粮进口头号玩家,1970年代年均2000万吨起步,靠石油兜底。 这套把戏到80年代初露馅儿。美国人早盯上苏联年年进口的猫腻,里根上台后情报室分析师翻卫星照,摸清十年采购底细。1982年起,美国拉沙特增产,油价从35刀滑到1986年的10刀以下,苏联西伯利亚油井减班,管道流量掉,外汇收入腰斩。同期,美国农业部推补贴,堪萨斯农场主拿支票,小麦价被抬高,芝加哥大厅报价飞。苏联没法子,1983年砸锅卖铁进3390万吨粮,耗光石油收益,成世界第一大进口国。1984、1985年更糟,外汇见底,意大利皮鞋法国奶酪限量,采购队欧洲市场砍价续约。苏联试着从阿根廷巴西拉粮,可价高运费贵,效果差。1980年卡特禁运粮,本想卡苏联脖子,结果苏联转头找南美,禁运只伤美国农民,里根81年赶紧撤。油价崩是真刀子,苏联军费重,粮进口依赖深,这下外汇全堵粮眼里。戈尔巴乔夫85年接棒,公开承认农业产量徘徊,进口难脱。农业部长瓦连京·梅什科夫和对外贸易部长尼古拉·帕托利切夫先后下岗,外汇告急,船队少跑,港口闲着。

0 阅读:0
欣欣南宫钦

欣欣南宫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