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美国驻日本大使乔治·格拉斯与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举行了会见,随后对记者发表了一番讲话。可以说是在本轮中日矛盾之后,美方最为清晰的一次表态,表达了对于日本的坚定支持。 这番看似强硬的表态,真能成为日本的“救命稻草”吗? 日本政坛正为一桩风波焦头烂额——11月7日,高层高市早苗发表涉台言论,引发轩然大波后拒绝道歉,还喊着要“抵抗到底”。 格拉斯的出现,恰好给了高市早苗一剂强心针。 他在记者面前痛陈“不公”,将中方对日本水产、旅游的反制称作“经济胁迫”,还拍着胸脯保证美日安保条约“覆盖钓鱼岛”,甚至替未上任的“老板”承诺“支持日本渔民到底”。 可就在他话音刚落,华盛顿的实际动作却透着另一层意味——此前部署在日本的“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已被白宫和五角大楼悄悄撤走。 11月10日的访谈里,特朗普早说过“很多盟友也不算是朋友”,显然担心过度卷入中日纠纷会影响中美经贸,尤其是悬而未决的稀土问题。 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账本早已一片惨红,单是水产业损失就超1200亿日元;2025年10月,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同比暴跌47%,跌至历史最低点;前三季度整体农产品对日出口也跌了23%。 产业链上游同样遭殃,宁德时代宣布暂停向日本车企供应电池后,日产汽车股价应声暴跌8%;而当日本车企还在东南亚市场挣扎时,比亚迪在泰国的工厂产能已冲到30万辆。 日本曾寄望“经济互依”能成缓冲,却发现中国早已找好替代方案——加大对马来西亚、越南农产品的采购,直接将其晾在一边。 中方的硬气,来自实打实的实力。11月18日至25日,解放军在黄海南部开展为期八天的实弹演习;钓鱼岛海域,中国海警1307编队四艘大船常态化巡航,2024年更创下连续216天不间断巡航纪录。 日本海上保安厅搬出MQ-9B无人机想全天候监视,却面对中国海警“不退让”的态度,所谓“行政管辖权”早已名存实亡。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傅聪在安理会毫不客气,直接点破日本没资格做常任理事国;日本外务省派局长金井正彰赴北京,想让中方“惩罚驻大阪总领事薛剑”,结果不仅被当面驳回,还吃了闭门羹。 如今的场景有些荒诞——有人忙着发照片吃日本海鲜蹭热度声援,美国务院副发言人和格拉斯轮番在社交媒体、发布会上“口头护盘”;日本地方政府、渔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却对着暴跌的贸易数据、被掐断的供应链欲哭无泪。 地方上的抱怨声渐起:中央政府为了所谓外交硬气牺牲百姓利益,凭什么让商家独自承担后果? 2025年日本对华贸易逆差已创下870亿美元新高,若继续跟着高市早苗的路线走,吃亏的绝不会是华盛顿的政客。 美方的表态听着顺耳,终究是口惠而实不至。这场博弈的账单,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接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