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内鬼被抓!”11月21日清晨,央视通报:某测绘公司项目负责人周某,用无人机在敏感区偷拍地形,电脑带毒,数百张涉密照片险些外泄;国安部及时截获,军事机密未出境。网友:多亏警钟抢在了发送键前! 山间的雾气依旧弥漫,将清晨的世界晕染成一幅水墨画卷,宁静得能听见露珠滴落的声音,一阵马达的嗡鸣声却陡然响起,打破了这份祥和。 无人机在某测绘公司项目负责人周某的操作下,突然在半空中生硬地折返,直直冲向了临近的一片特殊区域。 这一幕,正发生在 11 月 21 日央视通报的周某非法测绘泄密案中 —— 涉案的测绘公司项目负责人违法操作的关键场景,恰是此案中危害国家安全的核心环节。 仅仅两个小时的飞行,存储卡里就塞进了386张高清照片。 在周某看来,这些不过是寻常的地形地貌、普通围栏与道路,毫无特殊之处;可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里,一群潜伏多日的木马病毒早已蠢蠢欲动,正趁着他测绘的间隙暗中 “狂欢”,疯狂窃取涉密信息。 这些恶意程序就像是一条自动化的传送带,一旦联网,就会迅速将数据打包,神不知鬼不觉地发往境外的服务器。 若非国安干警抢在“发送键”自动触发前截获了设备,这数百张包含机密级、秘密级信息的图片早已成为境外情报机构的盘中餐。 周某面对审查时那一脸无辜的“不懂行”,恰恰揭开了当下国家安全最脆弱的一道伤口:无知即是最大的漏洞。 现代间谍战的硝烟,早已不是从单一的窃听器升起,而是弥漫在海量数据的拼图中。 周某拍摄的那些看似枯燥的“风景照”,在专业的地理空间情报部门眼中,实则是一张张精准的“打击导航图”。 试想一下,一张展示山坡坡度的照片,足够敌人经过测算判断出重型装甲车辆能否通过;一条道路的宽窄与路基承重画面,暴露的是部队大规模调动的潜力;甚至只是防护围栏的一个特写,配合材质分析,就能让敌方找到防守最薄弱的突破口。 这不是危言耸听,俄乌冲突的实战教训已经摆在眼前:乌克兰军队正是依靠民用拍摄的地形碎片,配合无人机侦查,就能对俄军后勤线实施“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 一旦这些基础数据流向境外,再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对方就能在虚拟世界构建出我方敏感区域的完整三维模型。 到了那时,哪怕我们在现实中防备再严,在敌人的数字沙盘上,所有的防御部署都相当于是在“全网裸奔”。 这起案件更像是一个探针,扎破了测绘行业内部野蛮生长的脓包。 从2024年航测机构负责人刘某的违规拍摄,到此前新疆某公司因非法转包导致边境设施数据险些外泄,一条灰色的利益链若隐若现。 “层层转包”成了逃避监管的遮羞布,接手像周某这样的“甩手掌柜”,既不查周边环境,也不搞审批报备,揣着无人机就敢往军事禁区闯。 更为讽刺的是,许多像周某一样的涉案者,被抓时都试图用“不知道”来当挡箭牌。 那个为了在军事论坛找谈资的罗某,把镜头对准新型军舰时也觉得自己只是个“发烧友”;那个觉得铁路沿线风景独好、险些逼停列车的覃某,也认为自己只是在搞摄影创作。 但法律的红线从来不是隐形的。 《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划出了禁飞区,《测绘法》严禁资质转包,《军事设施保护法》更是把严禁勘察测量写得清清楚楚。 哪怕是像尼某那样有过服役经历、狡猾到用八旬老人手机号注册境外账号并藏身雪原的“内鬼”,最终也难逃法网;而被境外“琪姐”以商业合作为诱饵拉下水的黄某某,更是在“看似合法”的骗局中获刑14年。 如今的渗透手段,早已演变成“技术木马”加“贪婪内鬼”的组合拳。境外势力不仅用高薪诱惑、商业外衣做伪装,更通过网络病毒实现数据的自动窃取。 在这种全方位的攻势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无论是因为贪婪,还是因为所谓的“无知”和“图方便”,甚至是随手把巡检数据传到微信群的那个瞬间,都可能成为国家安全防线上致命的决堤口。 周某丢掉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用自由为代价,给所有人敲响了一记足以震耳发聩的警钟。 参考:某公司违法测绘拍摄到大量敏感信息 国安机关披露详情2025-11-21 08:14·环球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