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现在或许挺后悔的,后悔什么呢?她后悔的不是加入国民党,也不是竞选时缴纳的高额保证金,而是发现自己成了“维持现状”的代言人,慢慢远离了当初两岸统一的初心。 台湾政坛向来不缺热闹,郑丽文这号人物更是把起起落落演得明明白白,早年在民进党里混得风生水起,对着镜头敢说两岸开战大陆经济得掉一大截,那股子激进劲儿让不少人记住了这个名字。 学生时代就不安分,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还喊过极端口号,毕业后顺理成章进了民进党,一路做到“国大”党团的副总召集人,在军事节目里当常驻嘉宾,靠着犀利言辞成了绿营里有名的名嘴。 谁能想到,几年后她会公开和民进党撕破脸,揭露党内那些不透明的操作,结果被直接开除党籍,这波操作在当时可是炸了锅。 离开民进党后,她没沉寂多久,就被国民党的大佬拉了过去,还公开说支持一个中国,反对分裂,这转变幅度之大,让不少人看傻了眼。那会儿马英九正在推动两岸交流,她觉得这条路更靠谱,跟着马英九团队忙活,后来还当了“文传会”主委,专门负责党内宣传。 那段时间她确实干了些实在事,比如针对“二二八”相关的争议,站出来还原事实,驳斥民进党拿历史做文章的做法,还经常跟老百姓讲两岸合作的好处,反对民进党那些激进的路子,本来以为她是真的看透了“台独”的不靠谱,想要实实在在推动两岸关系往好的方向走,朝着统一的目标努力。 可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慢慢发现不对劲了,尤其是这两年,她的说法越来越含糊,嘴上说着“台独”走不通,却又强调现在的目标不是统一。 她还总说统一得“水到渠成”,却不提怎么让这事儿“水到渠成”,反而经常对着大陆喊话,让别“喊打喊杀”,刻意强调台湾的历史创伤,却很少提民族统一的重要性。 这种转变可不是凭空来的,台湾的选举环境摆在那儿,想拉选票就得讨好中间选民,国民党内部又有本土派掣肘,她夹在中间,只能慢慢弱化“统一”的表述,往“维持现状”的方向靠。 加入国民党的时候,她肯定是认可这个党改善两岸关系的定位,受连战这些人的影响,心里应该是有对两岸和平发展、最终走向统一的期待。 早年她策划过“二二八”幸存者访谈,就是为了驳斥“台独”的虚假叙事,任职期间也反复强调“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骗局,那时候的她,立场多鲜明啊,知道“台独”是给台湾找不痛快,知道两岸合作才是正道。 可现在为了选举、为了党内平衡,把当初的想法慢慢丢了,组建所谓的“党外在野大联盟”,心思都放在制衡民进党上,两岸统一这个核心诉求反而变得模糊不清。 现在的她处境挺尴尬的,深蓝的人觉得她立场不坚定,回避统一,亲近中间路线,不信任她,民进党那边还没放过她,照样骂她是“叛徒”,拿她当初的转变做文章。 之前她去祭拜吴石将军,本来是想表达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期盼,结果被绿营疯狂攻击,说她“敌我不分”,配合大陆“统战”,还扣上“卖台”的帽子。 党内也不消停,之前有个支持统一的中常委何鹰鹭,因为呼吁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怀抱,被党内考纪会处分,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又撤回了处分。 这件事里,郑丽文的态度也很微妙,她作为相关负责人,夹在统派和本土派之间,左右为难,只能摇摆不定,这种里外不是人的局面,估计是她当初没预料到的。 她现在最该后悔的,就是变成了“维持现状”的代言人,慢慢远离了当初的初心,真正可惜的是,她从一个有明确理想、反对“台独”、期待两岸统一的政治人,变成了一个没什么核心立场、只会喊“维持现状”口号的人。 “维持现状”听着安稳,其实根本不靠谱,两岸关系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原地,“台独”势力一直在搞小动作,外部势力也在从中作梗,想要靠“维持现状”蒙混过关,根本不现实。 她自己心里肯定清楚,这种“现状”是维持不了多久的,当初看透民进党“台独”本质才转投国民党,现在却为了现实利益,放弃了当初的理想,本来可以成为推动两岸统一的重要力量,现在却只能在各种压力下含糊其辞,不敢明确表态支持统一。 这种内心的落差,估计只有她自己最清楚,统一的主动权早就不在国民党手里了,也不是她一句“水到渠成”就能拖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说白了,“维持现状”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法,两岸之间只有统一这一条正道可走,郑丽文如果真的想为台湾好,想为两岸和平做点实事,就该找回当初的初心,明确立场,勇敢地站出来支持统一,而不是在“现状”的泥潭里打转。 政治人物的价值,不在于能说多少漂亮话,不在于能平衡多少利益,而在于是否能顺应大势,为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考虑。 大家觉得郑丽文之后会重新明确支持统一,还是会一直抱着“维持现状”的想法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