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关押在上海的日本战犯中野久勇,谎称拉肚子去上厕所,在路过一个办公室时,他突然跑了进去,直接推开后窗户跳到了屋外,最后撬开了墙上的铁丝网越狱逃跑了。 1947年12月14日那天晚上,中野久勇开始装病,对守卫说肚子疼得不行,就去了厕所。路上经过一间办公室,他突然钻进去,从后窗跳出,又撬开墙上铁丝网跑了。监狱乱成一锅粥,警报拉响,守卫到处搜,但人早没影了。报纸上登了消息,全上海都盯着这事,警方贴通缉令,封锁车站码头,还查旅馆当铺药房。中野没急着出城,他先去北四川路,用从牢里带的金属扣子换了点钱,又买了件旧长衫,把囚服扔了。他靠这些钱,白天躲废弃房,夜里钻桥洞,吃馒头咸菜凑合。上海话他会说,混在人群里不容易露馅,但得处处小心,只走小路。 中野久勇头疼起来,去药铺买止痛药,药剂师看他不对劲,但没报警。他就这样熬了几天,想去嘉定找旧识,沿着沪宜公路走,脚上起泡也不歇。到了嘉定东门,中午被盘查,警察翻出药粉,以为是违禁品,就把他关进看守所。上海警方那边线索指向苏州河以北。三天后,药粉查清是普通药,他被放了,但投靠的人早搬走,他只能回上海,继续藏在苏州河边。为了挣钱,他开始在桥头推板车。苏州河桥坡陡,车子上下来需要力气,他体格好,混在劳力堆里。表面上看不出啥,但口音有点怪,像旧日侨的味道。一个老车夫注意到了,报告给联防队。警方派便衣观察,几天后,看到他后颈的疤,跟通缉令上的一样,那疤是1937年上海事变留下的。1948年腊月初,便衣把他抓了。 抓回去后,中野久勇被当成重犯,单独关押,全天有人盯着。法庭审他,罪证全摆出来,受害者家属的证词一大堆,他被判死刑,罪名是战争罪和反人类罪。社会上反响很大,很多人围在提篮桥监狱外看热闹。1948年4月8日上午11点,他和上司大庭早志一起被带到刑场,士兵开枪,他倒地后还补了枪,确保没气。尸体火化,档案全留着。这事后来成了监狱管理的教训,后墙加了双层钢筋,当作警示。档案进了历史资料库,提醒大家日本侵华的罪行不能忘。那时候中国刚从战争中缓过来,处理这些战犯不容易,但也体现了正义的坚持。 话说中野久勇的罪行,得从日本侵华说起。他在崇明岛负责情报和镇压,抓捕抗日人员时,手法残忍。档案显示,他参与了多起屠杀和迫害事件,受害者包括普通民众。战争时期,日本特高课就是干这种脏活的,中野作为课长,指挥了不少行动。投降后,国民党当局成立战犯监狱,关押这些家伙,目的是审判他们的罪行。上海监狱是其中一个点,关了上百人。管理上虽有电网,但哨兵轮班时偶尔疏忽,这给了中野机会。他在中国生活久了,熟悉本地风俗,这点在逃跑后帮了大忙。越狱事件暴露了监狱安保的漏洞,当时国民党正忙内战,资源有限,看管不严实是原因之一。 中野久勇逃跑后,没敢大张旗鼓。他先换衣服,买吃的,藏在上海的角落。北四川路是旧货集散地,他用小物件换钱,挺机灵。白天躲废弃房,夜里挪窝,避免主干道。这段时间,他过得像老鼠一样,东躲西藏。去药铺买药时,差点露馅,但运气好没被抓。接着去嘉定,路途辛苦,沿公路走,避开检查点。嘉定盘查时,药粉引起误会,被关几天。这事让他更小心,回上海后,继续低调。苏州河边推车,是他维持生计的方式。那地方劳力多,他混进去不容易被注意。但口音和疤痕成了破绽,老车夫的举报直接导致他被捕。便衣跟踪几天,确认身份后动手。 审判过程很彻底,罪证包括档案和证人。中野的罪行被一一列出,法庭氛围严肃。判死刑后,执行迅速。那天刑场有士兵把守,开枪后补枪是标准程序。尸体处理后,档案封存。这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成了越狱案例的典型。监狱改进安保,加固墙壁,避免类似事。整个过程反映了战后中国对日本战犯的处理态度,坚持追究责任。民众举报是关键,体现了老百姓对侵略者的愤恨。国民党当局虽有内战压力,但还是推进了审判。 中野久勇的越狱虽短暂成功,但终究没逃掉法网。这事告诉我们,罪行再隐瞒,也会暴露。历史档案保存这些记录,就是为了让后人记住日本侵华的惨痛教训。崇明岛的受害者家属,很多在审判时提供了证据,他们的坚持推动了正义。监狱管理松懈是越狱的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是战后乱局。国民党忙于其他事,精力分散。即便如此,警方追捕还是有效,通缉令和便衣行动起了作用。中野的上海话帮他混迹,但特征出卖了他。疤痕和口音,这些小细节成了抓捕的关键。 想想那时候的上海,战后百废待兴,街上人来人往,中野藏在其中。推车劳力是底层活,他干这个维持几天。联防队的举报机制,在当时社区里挺管用。老车夫的观察力,体现了民众的警惕。逮捕后,单独关押避免再逃。审判罪名明确,战争罪和反人类罪,涵盖了他的所有恶行。执行日期是1948年4月8日,和其他战犯一起。这批战犯的处理,是战后国际公约的一部分。中国作为战胜国,追究这些责任是理所应当。档案库的保存,让这些事不被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