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威胁到俄罗斯安全,所以必须打。可打着打着,事情就变味了,俄罗斯不光占了乌东四个州,现在还继续往前推,甚至国内有人开始嚷嚷要重建“大俄罗斯“。这场仗,早就不是当初说的“自卫“那么简单了。 说白了,现在俄乌这场仗打得沸沸扬扬,表面看是北约东扩和国家安全的拉扯,实际上扒开层层迷雾,克里米亚这块肥肉才是俄罗斯从始至终都没松开的核心目标! 要知道克里米亚这地方有多香,先得聊聊它的地理位置,地处黑海北岸,既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交通要冲,又是控制黑海航运的战略支点,不管是商船还是军舰,想在黑海自由航行,都绕不开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 对于依赖黑海出海口的俄罗斯来说,克里米亚就是自家的 “海上大门”,丢了这儿,俄罗斯在黑海的影响力就得大打折扣。 早在 2014 年,俄罗斯就忍不住对克里米亚下手了,通过公投的方式把这块地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可问题是,克里米亚和乌克兰本土相连,要想把这块地稳稳攥在手里,就得有畅通的陆路通道,不然的话,一旦乌克兰切断物资补给线,克里米亚就成了一座 “孤岛”,守起来费劲,物资运输也得靠海运和空运,成本高还不稳定。 所以从那时候起,打通一条从俄罗斯本土到克里米亚的陆路通道,就成了俄罗斯的一块心病。 后来乌克兰要加入北约,正好给了俄罗斯一个借口,俄罗斯说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于是派兵进入乌克兰,打着 “去军事化”“去纳粹化” 的旗号开战。 可打着打着,大家就发现不对劲了,俄罗斯的进攻重点一直围绕着乌东地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这四个州,刚好能连成一条从俄罗斯本土到克里米亚的陆路走廊,拿下这四个州,俄罗斯就能通过陆路源源不断地给克里米亚输送物资,再也不用担心被乌克兰 “卡脖子”。 说白了,所谓的 “对抗北约威胁”,更像是为了实现控制克里米亚、打通陆路通道这个真实目标找的幌子。 况且现在的俄罗斯早就骑虎难下了,打了这么久,几十万士兵伤亡,军费花出去无数,要是现在撤兵,不光克里米亚的通道没打通,之前付出的代价都打了水漂,国内民众肯定不答应,政治领导人也没法向全国交代。 可接着打下去也不好受,国际社会的制裁一轮比一轮严,俄罗斯的经济早就被拖得够呛 ,能源出口受阻,外汇储备被冻结,国内物价上涨,老百姓的生活都受了影响。 而且占领的乌东地区也不太平,乌克兰的反攻从没停过,今天炸个军火库,明天袭个补给线,俄罗斯得派大量兵力去防守,分不出更多力量推进战线,只能陷在僵持里。 乌克兰这边也没法轻易妥协,乌东四个州是自家的领土,要是在停战协议里把这些地方让出去,那就是 “丧权辱国”,领导人不光要背上历史骂名,国内民众的怒火也能把他淹没。 更何况现在有西方国家的武器和资金支持,乌克兰觉得还有一战之力,自然不愿意在劣势的时候签字停战。 所以哪怕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都想过停火,可就是谈不拢,俄罗斯吃不下乌克兰,又舍不得吐掉已经到手的乌东地区和克里米亚;乌克兰丢不起领土,也咽不下被侵略的气。 这场仗就这么耗着,双方每天都在付出伤亡和经济损失,就像两个人抱着互相割肉,谁都没法先松手。 以上内容仅为个人对俄乌冲突的解读与分析,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关于这场冲突的背后逻辑和未来走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一起理性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