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外务省突然宣布了在华日本人最新统计。 这次给出的核心数字

蛋蛋爱吃粉西柚 2025-11-25 00:42:52

果不其然。 日本外务省突然宣布了在华日本人最新统计。 这次给出的核心数字很直白:2024年在华日本人约9.75万人,比2012年的15.03万减少了约35%。中国在日本人海外居住目的地排行榜从第二降到第三,被澳大利亚超过。这条下滑曲线拉了整整十二年。 往回看,2012年前后是高点。那几年外资聚集、产业外移到中国的势头很猛,公开资料显示当时近八成日本企业在中国布局生产,派驻员工带着家属形成明显社区,比如上海古北、北京三里屯,都有稳定的日本人生活圈。 但随后成本开始上行,尤其是制造环节的用工费用。日本国际协力银行的调查显示,超过四成受访企业把“成本高、招工难”列为不优先投中国的主要原因。一些在广东做服装加工的企业把设备转去越南。据媒体报道,丰田还在印度投入约7亿美元建设生产线,准备把那边做成右舵车出口中心。 另一个现实是存量已满。头部企业在华项目多年铺开,新增空间有限。公开年报显示,东芝在中国拥有数十家企业,营收规模达到数百亿人民币量级,更多派驻并不能带来显著增量,企业转为本地化用人,这会直接压缩外派人数。 商业模式也在变化。很多企业从“在中国生产、全球销售”转向“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竞争随之加剧。伊藤洋华堂在北京从十多家门店收缩到只剩一家,成都的广场店也关了,企业披露2024财年在华亏损超过7300万元。伊势丹上海梅龙镇店停业,这些都是清晰信号。 无印良品这两年表面有开店动作,但也在持续关闭门店。北京世茂工三店、济南振华商厦店先后撤出,公告里的说法是“优化效率”。线下网点缩减意味着岗位减少,靠门店运营的日本籍员工自然随之离场,家庭跟着迁移,社区规模就会变小。 生活成本是压在家庭账本上的实打实的数。古北的租金在2013年出现过一年上涨约30%的情况,从每月9000元涨到1.3万元。后来企业报销比例下调,教育、交通、医疗叠加,长期驻在的负担明显上升。日本国内失业率常年在2.6%左右,回国找工作相对稳定,这会影响外派意愿。 目的地的排序也揭示了迁移方向。日本外务省这次统计显示,中国从第二降到第三,澳大利亚超过了中国。对外派人员来说,语言环境、教育资源、生活成本和岗位机会综合考量,目的地会随时间重新排列。 氛围管理也在企业的考虑清单里。2012年钓鱼岛事件后,民间情绪有波动。后来有日本政客发表涉台言论,驻华使馆曾发布安全提醒,建议结伴外出。企业为降低不确定性,调整派驻模式,减少家属随行,缩短轮岗周期,这些都会影响人数。 疫情是加速器。2022年,东风本田武汉工厂曾停产,五十铃重庆工厂也出现闭厂情况,人员无法正常工作,不少日本籍员工暂时回国。后续随着产能调整,有的岗位不再恢复,有的干脆留在本土继续任职,统计数自然往下走。 需要说明的是,公开渠道的分析普遍认为“全面撤资”的比例并不高,更多是结构性收缩:派驻减员、岗位本地化、家属撤离。这是一种慢变量的变化,每年都往下调一点,累积成今天的结果。 走在古北,能看到还在营业的日式餐馆,但街面上的日语减少,换上的新招牌以奶茶、咖啡、轻餐为主。这不是某一年的突然转向,而是成本、竞争、岗位安排和风险管理在十二年里不断叠加的呈现。 把目光放回这次统计本身,它记录的是人群的流动轨迹。企业根据成本和效率调整生产与销售布局,个人根据家庭账本和工作机会做出选择,数字随之变化,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链条。 数据还会更新,城市也在迭代。把事实看清,把节奏想透,就能读懂这条曲线背后的秩序。

0 阅读:112
蛋蛋爱吃粉西柚

蛋蛋爱吃粉西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