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坚定的站了出来为中国“两肋插刀”! 在中日关系紧张,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暗地

溪边喂鱼 2025-11-25 01:46:51

缅甸坚定的站了出来为中国“两肋插刀”! 在中日关系紧张,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暗地里偏向日本,东南亚国家不敢表态,缅甸军方高层佐民吞代表政府和军方, 对媒体表态:“缅甸政府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将一如既往支持中方维护国家统一的努力”! 这份表态,在一片沉默中显得格外铿锵!当下东北亚局势剑拔弩张,日本在西南诸岛部署进攻性武器,还公然炒作涉台议题,东南亚多数国家要么选择明哲保身,要么暗中向日本示好, 缅甸的发声堪称“雪中送炭”。而作出这一表态的佐民吞,并非临时起意的政客,作为缅甸军方和国家管理委员会发言人,他长期主导缅中外交沟通,此前就多次强调中缅“胞波”情谊,这份支持既有历史积淀,更有现实根基。 勐腊县做了15年中缅橡胶贸易的李正华,看到新闻时正在关累港验货。他的货柜里装满了缅甸天然橡胶,正准备通过中老铁路转运到浙江加工。“ 2023年缅币贬值,生意差点撑不下去,是中国海关推出的‘边民互市+跨境人民币结算’模式救了我们。”李正华翻出手机里的转账记录,去年通过该模式节省了近20万手续费。 更让他感动的是,2025年3月缅甸地震,他在仰光的仓库受损,中国救援队是第一个抵达灾区的国际力量,帮他抢运出了价值百万的货物。“缅甸人记恩情,中国对他们的好,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缅甸的支持从不是口头说说,而是落实在一件件务实合作中。就在表态前一周,佐民吞还通过官方媒体宣布,缅甸军方成功清剿了克伦邦妙瓦底地区的KK电诈园区, 抓获2198名涉诈人员,查获30套“星链”设备——这正是中方长期关切的问题,缅甸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中国的反诈诉求。 而在民生领域,中国援建的缅甸国家疾控中心早已投入使用,里面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是缅甸目前最先进的防疫设施;2025年缅甸地震后,中国第一时间送去帐篷、板房和急救物资,这种“患难与共”让双边互信不断加深。 经济上的深度绑定,让缅甸的选择更具必然性。 2024年中缅贸易额达162.9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云南临沧经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出口的机电设备、调味品,72小时就能抵达仰光港,为缅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反过来,缅甸的天然橡胶、矿产品也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勐腊产业园区的橡胶加工厂,每年加工60万吨缅甸橡胶,带动两国数千人就业。 对缅甸而言,支持中国维护主权,就是维护自身的经济命脉,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远比依附他国的短期利益更可靠。 对比之下,新加坡的做法显得格外短视。黄循财近期频繁与日本政要通话,在日美关税谈判期间与日本确认“密切沟通”,明显在中日之间选边站队。 可他似乎忘了,中国是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新加坡的转口贸易中,近三成货物与中国相关。 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沉默,本质是怕得罪美国和日本,担心影响经贸往来,却忽视了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作用——2025年上半年,仅临沧一个地级市的对缅进出口货量就增长46.55%,这样的市场潜力,绝非日本能替代。 缅甸的发声,更彰显了对历史正义的坚守。作为二战受害国,缅甸深知主权完整的珍贵,也清楚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危险。 当下高市早苗政府加速扩军,提前推进“防卫费占GDP2%”的目标,甚至企图修改“无核三原则”,这些举动让周边国家忧心忡忡。 缅甸选择站在中国一边,既是支持中国,也是在反对地区霸权,维护自身的安全环境。佐民吞此前就强调,缅中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协作,能有效对冲区域不稳定因素。 有人或许会说,缅甸是出于自身利益才表态。但国家间的友谊,本就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 中国从未强迫缅甸做任何选择,反而在缅甸需要时伸出援手:疫情期间援助疫苗和防疫物资,减贫项目让缅甸乡村摆脱绝对贫困,基础设施援建打通了缅甸的经济动脉。 这份支持,是“投桃报李”,更是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国际法准则的坚守。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中,真正的朋友从不是顺境中追捧你的人,而是逆境中愿意为你发声的人。 缅甸这份坚定的支持,中国人民记在心里。国家间的信任,正是在这样的相互扶持中积累而成,也唯有这样的友谊,才能抵御风雨、行稳致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溪边喂鱼

溪边喂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