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激荡-阿拉伯风云(一)⑤赶走土耳其人1973年10月7日,在约旦安曼的英国

灵犀锁所深楼 2025-11-25 03:33:07

战火激荡-阿拉伯风云(一)⑤赶走土耳其人 1973年10月7日,在约旦安曼的英国外交官马丁·温德罗研究了关于叙利亚军队在“赎罪日战争”初期取得胜利的报告,他说:“叙利亚人开局不错,但后劲不足。”而在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援引一名驻守在戈兰高地的以军上校的话说:“归根到底,叙利亚人就是胆小鬼。”许多以军嘲笑叙利亚人作为军人的能力,但这是毫无根据的。16世纪初起,叙利亚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吞达400年之久。一战爆发后,为了扰乱土军后方,英国成功鼓动麦加的圣裔侯赛因发动阿拉伯民族大起义,战斗力最强的当属侯赛因之子费萨尔和英国军官劳伦斯指挥的叙利亚游击队,他们频繁颠覆土耳其军列,截击粮队,攻打孤立的土军据点,他们的司令部设在成百个村庄里,靠着电话和电台(多数是从埃及走私来的)而互通消息。这些叙利亚人在英国教官指导下,掌握了有效的火车倾覆法-遇有一部火车经过时就在铁轨下放好爆炸物-直到它们完全爆炸时,然后再用更容易的方法拿掉铁轨钉,尤其在铁轨转弯的地方,当重载列车驶过时,这个方法常常使铁轨扩展,导致车辆倾覆。他们还大搞破袭队,夺取铁轨和电话线杆,在霍姆斯至大马士革约145千米的铁路沿线,游击队动员叙利亚农民每周花费两个晚上拆走10根钢轨,割断28根线杆,又能在一整个夜里挖出埋藏的战利品,为已所用。而为了修理他们一夜间的破坏,为土军工作的德国工程师得投入3 100磅(1406千克)钢轨、240枚道钉、28根线杆,战损比完全不对等。有趣的是,土耳其帝国的间谍组织尼里(NILI)大量招募叙利亚处于少数的阿拉维派教徒和犹太人充当眼线,刺探以逊尼派为主的游击队的活动,而这些人后来又为托管叙利亚的法国主子服务。 历史证明,英国用金钱和武器煽动起来的阿拉伯大起义,堪称这场大战中最一本万利的投资,尤其那些仍为土耳其作战的叙利亚阿拉伯人更是调转枪口,反对过去的主人。穆罕默德·阿里·阿吉鲁尼是一名在叙利亚步兵团任职的年轻军官,他回忆,阿拉伯大起义导致土军内部出现对立,无论清真寺和军官食堂中,土耳其人都拒绝与阿拉伯战友在一起,他们还用种族歧视的言语批评阿拉伯人的肤色,称他们是“黑人”。阿吉鲁尼还在地中海岸边的塔尔图斯兵营里看见一列列火车将叙利亚百姓流放到高加索去,每个人脸上深深刻画着痛苦与悲伤。更糟的是,往反方向走的成排亚美尼亚人被驱赶到叙利亚沙漠里面,直接走向死亡!因此,他在1917年带领几十名战友,投奔了费萨尔领导的队伍。1918年10月,起义军在英军配合下攻占了大马士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在叙利亚的统治。1920年3月11日,在大马士革召开的叙利亚国民大会宣布叙利亚独立,拥戴费萨尔为国王并成立独立的叙利亚王国。然而根据英法之间的秘密瓜分协议,“叙利亚将划归法国委任统治,巴勒斯坦及伊拉克地区将划归英国委任统治”,但叙方根本不承认并拒绝所谓的“法国委任统治”。因此,法国随后向叙利亚王国发出威胁:“要么无条件接受法国的委任统治,要么开战!”7月,在法国将领亨利·古罗的统帅下,一支总人数达9000人,配备有坦克、战机的法军部队从黎巴嫩贝鲁特出发,直扑大马士革。费萨尔曾命令叙军不要抵抗,但36岁的国防大臣尤素福·阿泽姆是老游击队员,坚持“必须要抵抗侵略军”,便组建起总兵力3000人的抗法军队。7月23日,法叙两军在位于大马士革西部19千米处的麦塞隆隘口决战。由于法军拥有坦克、飞机,而叙军仅有轻武器,整场战役“成为法军对叙利亚人的屠杀”-400名叙军官兵阵亡,其中包括阿泽姆本人,叙军被彻底击溃,法军仅阵亡42人。25日,法军进入大马士革,叙利亚沦为法国“委任统治地”,而费萨尔只当了136天的国王后被流放,后被英国人送往伊拉克当国王。法国统治期间,对参加过一战的叙利亚老兵严防死守,生怕他们起事,同时有意分而治之,安排来自少数族群的阿拉维派、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参加民防军,也就是现代叙利亚军队的前身。二战结束后,元气大伤的法国不得不允许叙利亚和黎巴嫩相继独立,多达4万的军队一下子变成主宰叙利亚的集团,尽管叙军在1948年战争中输给以色列,面对国内民众排山倒海的抗议声浪,由军队摆布的政府还是有能力把示威镇压下去。和许多新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一样,军队既是国内阶级和教派斗争的工具,也是用来政治投机的筹码。时任国防部长哈立德·阿泽姆是那位为国捐躯的尤素福·阿泽姆的亲属,作为该国最大的地主,他的田庄数以千计,田地达数十万公顷,他喜欢举行豪华宴会,在觥筹交错中与外国军火商做买卖捞佣金,与欧美银行家商讨借款事宜。这位堪称“叙利亚阎锡山”的投机政客深谙平衡术,一方面以“苏维埃帝国主义威胁”,哀求美国提供武器和资金,一方面又借酒会同苏联大使套近乎,声称“俄国人要是给我们金钱、技术援助和军火,就能让红旗飘扬在霍姆斯(军事学院),让俄文成为叙利亚士官生的必修课”。为了迎合当时普遍左倾的青年官兵,哈立德允许军内官兵互称“同志”,但暗地里在军队安插亲信,以“犹太复国主义走狗”(代指以色列间谍)的罪名搜杀激进分子。

0 阅读:8
灵犀锁所深楼

灵犀锁所深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