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报道上海,女子在1997年存了两笔3000元定期,至今过去将近30年

风景繁华 2025-11-25 10:12:35

11月12日报道上海,女子在1997年存了两笔3000元定期,至今过去将近30年了,利息也有2000多元了,可当她来取钱时,却被告知,这两笔钱不见了,工作人员一直回复,还在查,还在查,后来工作人员告诉女子,有一个环节出问题了,导致这两笔钱不见了。[黑线] 上海顾女士在整理旧物时,意外发现了两张沉睡二十七年的银行存单,存款日期分别是1997年8月11日和9月9日,每张金额3000元,按照定期利率计算,如今连本带息应有8000余元。 当她带着存单前往银行兑付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银行系统里完全查询不到这两笔存款记录,工作人员初步解释是因年代久远,需要时间核查原始档案。 三个月过去了,银行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复,在顾女士多次催促下,问题症结才被找到,存单上手写的“珮”字成了关键障碍,这个生僻字在当年的银行系统中无法录入,只能采用手写加盖章的方式处理。 虽然存单真实有效,但现在的电子系统依然无法识别这个字符,值得注意的是,顾女士后来用同一姓名办理的其他业务都能正常进行,唯独这两张早期存单成了例外。 通过多部门协作寻找纸质原始凭证,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的银行业务多以纸质档案保存,调阅过程确实比较耗时。 银行负有兑付责任,这类案例在早期技术不完善的背景下并非孤例,当时不少生僻字客户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现在的主流系统已经能够支持绝大多数生僻字录入,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仍需通过人工核查原始档案的方式解决。 家中若保存着早期的金融凭证,建议尽早核对处理,同时也要妥善保管好原始单据,这在解决类似问题时至关重要。 技术问题,不能让储户承担后果。 “这件事暴露了银行系统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以前手写凭证,现在全靠电脑,数据录入肯定有断层,但问题在于,银行在系统升级时,有没有考虑到这些生僻字和历史数据的兼容性,不能总让‘珮’字这样的生僻字储户吃亏。” “我老家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事,不过不是银行,是信用社,后来是去档案室翻了好几天纸质存根才解决的,虽然慢,但最后还是取出来了,所以银行说在查,可能真是在翻老档案,就是这效率太低了,都三个月了。” “30年忘了6000块钱,当年的6000块是巨款啊,这说明顾女士当年真是有钱,不过换做是我,肯定等不了三个月,早就天天去银行‘上班’了。” “这事不能全怪柜台员工,他们权限有限,关键还是看银行高层有没有把客户的事当真事办,既然成立了工作组,就希望能有个让人满意的结果,并且要举一反三,彻底清查一下还有没有类似的‘沉睡账户’。” 如果你是顾女士,在银行“持续调查”三个月仍无果的情况下,除了等待和投诉,您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下一步行动应该是什么? 信源:界面新闻

0 阅读:0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