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内部开始批评黄循财站队日本,帮高市早苗说话,认为黄循财搞错了因果关系,是高市早苗不当言论在先,中国反击在后,黄循财怎么反而说要中国放下历史,这是颠倒因果,不问青红皂白,拉偏架! 最近,新加坡被日本内阁大臣的一句话,推上了一个相当微妙的位置。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本想出面调停,稳住区域局势,结果他的一番话,非但没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把自己卷入了一场外交风波。 事情的起因很直接。日本经济安保大臣高市早苗公开宣称,一旦台湾有事,日本可能会行使集体自卫权。 这话的分量非同小可,是1945年以来,日本在任高官第一次如此露骨地威胁要军事介入台海。北京听完,随即做出激烈回应,一切都始于这场毫不掩饰的挑衅。 就在这个当口,黄循财的表态让很多人听着不是滋味。他呼吁中日关系要稳定,希望中国能把历史分歧先放一放。 这么一来,原本清晰的单方面挑衅,在他的话语里,听起来倒像是双方你来我往的摩擦,好像两边都有责任。 尤其当他提到钓鱼岛时,用了日方名称“尖阁诸岛”,更是加深了外界的疑虑。正是这种温差,让他口中的“中立”,在不少人看来,显得格外刺眼。 黄循财提到了“世代更迭”,认为年轻人对历史的感受会逐渐淡化。这话确实触及了一个深层问题。 但对于那些曾被日本军国主义深深伤害过的国家来说,历史从来就不是过去时态,新加坡自己也曾是受害者。那段记忆,已经融入了今天的国家安全考量和民族情感之中。 高市早苗的话为何激起如此大的波澜?因为她鼓吹用武力干涉中国内政,正好戳中了那根因近代侵略史而绷得极紧的神经。 在这个节骨眼上,劝说中国“放下历史”,无异于让中国无视一个正在眼前发生的现实威胁。 中国的强硬反击,目标不只是高市早苗这个人,更是向日本国内那股试图颠覆战后秩序的右翼势力发出明确警告。 因为守护历史的严肃性,就是在守护亚洲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韩国、朝鲜等国之所以对日本的历史问题揪住不放,不是因为他们走不出来,只是为了确保悲剧不再重演。 新加坡的外交向来以手腕灵活、身段柔软著称。但这件事或许说明了在涉及主权、领土和历史伤痛这些原则性问题上,“各打五十大板”式的调停,很可能会损害原则本身。 真正的稳定,从来不是靠容忍挑衅或遗忘历史换来的。想当好一个调解人,第一步或许是先分清是非曲直,不是笼统地劝双方都冷静。 在原则问题上,把话说透彻,可能比一味寻求表面平衡,更能赢得真正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