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有一道厉害的“锁”,那就是1972年两国签的《中日联合声明》,这个声明可

阿皮历史库 2025-11-25 11:50:34

中日之间有一道厉害的“锁”,那就是1972年两国签的《中日联合声明》,这个声明可不一般。历史这东西是沉重的,它从来不会是沉睡的,而是鲜活的,需要时刻谨记和警醒的。     1972年9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的这份声明,是结束了两国的不正常状态,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往深了说,这是两国领导人用远见卓识给未来几十年的相处定了规矩。     那时候的国际形势可不简单,佐藤内阁下台后,田中角荣刚接任日本首相就表态要加快和中国建交,这边周总理马上召集人手研究推进,双方一拍即合,短短几十天就促成了这次历史性的签约。     1972年,经历过战争的创伤,两国人民都盼着和平相处,而且从现实利益来看,当时的中国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发展,日本也需要广阔的市场和资源。     而且两国都清楚,只有把历史问题说透、把原则问题定死,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声明里最核心的几条,也是这道“锁”最结实的地方。     首先是日本方面明确表态,痛感过去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愿意承担责任并深刻反省。     这句话是给日本定了历史认知的底线,不管后来有些日本政客怎么想歪心思,这个底线是签了字、画了押的,改不了也赖不掉。     然后是台湾问题,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承诺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可能有人不知道,当时中日谈判时,中方提出的“复交三原则”里,台湾问题就是核心,要是没这个共识,根本就签不成这份声明。     还有一条特别能体现中国格局的,就是中国政府为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理解,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但站在长远角度看,这一举动打破了历史仇恨的循环,给两国友好往来铺平了道路,也让这份声明多了几分人道主义的温度。     除此之外,声明还规定了两国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关系,不用武力解决争端,不针对第三国,还要进一步谈和平友好条约、贸易航海这些具体协定,相当于既锁死了底线,又打开了合作的大门。     这道“锁”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有实实在在的法律效力,而且一直在发挥作用。     日本国内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比如2025年有个国会议员就提出质询,说地方政府和议员是不是不用遵守声明里关于台湾的立场,日本政府居然还答辩说声明“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这纯属睁着眼睛说瞎话。     我方外交部发言人直接驳斥,道理很简单,1978年签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里明确写了,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要严格遵守,而和平友好条约是经过两国国会批准的,具有完整的法律效力,这就意味着联合声明的法律效力是有后续条约背书的,根本容不得日方曲解。     而且从历史事实来看,日方当年在谈判时就明确解释过,“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归属中国的立场,就是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设想其他法律地位。     后来的中日联合宣言、战略互惠关系声明里,日方也反复重申过这个立场,现在想翻脸不认账,不仅违背国际法,更是在砸自己的信誉。     这道“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守住了中日关系的根基,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要是没有这份声明,台湾问题很可能成为两国冲突的导火索,历史问题也会反复拉扯,经贸合作、人员往来这些都无从谈起。     现如今日方似乎想打破这道“锁”,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不会答应,我们更不会答应。

0 阅读:217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