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希望中方打仗的是美国,如果中方武力收台,大陆和台湾大量资金会流向美国,如果中日开战,中方和日本的资金也会流向美国,无论哪种情况,美国都能缓口气,解决美国的财政问题! 美国财政部早就陷入了“发新债还旧债”的死循环,每天睁开眼就是安排新国债发行,而那些华尔街大行则天天盯着美联储的动向,生怕利率一涨、流动性一紧,自己手里的美债就砸在手里变成废纸。 在这种焦头烂额的局面下,美国心里最清楚,能最快帮它喘口气的不是什么经济改革,而是一场可控的地缘冲突——尤其是让中国卷入战事,不管是台海还是中日之间开火,美国都能坐收渔翁之利。 资本这东西最是趋利避害,就像受惊的鸟总会往最安全的地方飞,而当今世界,即便美元信用在下滑,美国市场依然是动荡时期最被依赖的“避风港”。 别看现在各国央行都在增持黄金,黄金储备占比首次超过美债,但真到了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大额资金要快速避险,能承接万亿级规模的只有美国的国债市场和股市。 毕竟美元指数在美联储降息后反而逆势走强,11月已经突破100关口,市场上甚至出现了“无人敢做空美元”的说法,这种特殊时期的避险属性,是其他货币暂时比不了的。 美国政府早就把这笔账算得明明白白:只要中国周边开打,大量避险资金就会从中国和相关国家流出,最终的落脚点大概率是美国。 先说说台海这边的情况,如果大陆被迫武力收台,两岸的资金会像潮水一样涌向美国。台湾这边,电子代工、半导体这些支柱产业里,藏着数万亿新台币的流动资金,这些资本的持有者早就把风险预案做足了。 一旦战事信号明确,台积电、鸿海这些大企业的海外账户会立刻启动转账,把资金换成美元存入美国银行,或者直接购买美国国债——毕竟美债再怎么跌,也比战火中的资产安全。 大陆这边也一样,沿海地区的外贸企业、做两岸生意的资本,还有那些担心汇率波动和资产安全的富豪,都会第一时间把资金转移到美国。 2025年前三季度已经出现过类似苗头,中国企业对美欧的投资份额下降,就是在提前分散风险,真到战时,这种分散会变成恐慌性出逃。 这些资金可不是小数目,台湾的外汇储备就有4000多亿美元,加上企业和民间资本,保守估计能流出数千亿美元;大陆这边,单是外贸企业的海外结算资金就有上万亿,一旦避险情绪爆发,哪怕只有十分之一流向美国,都是千亿级的规模。 这些钱涌入美国,首先会被美国财政部盯上——正好用来消化每月4300亿美元的国债发行任务。 之前因为中日等主要持有国减持美债,美国国债的海外持有占比已经从十年前的34%降到29%,现在有了新的“接盘侠”,财政部发债的压力能立刻减轻,不用再担心没人买导致利率飙升。 而华尔街的银行们也能松口气,手里的旧债有了接盘资金,流动性紧张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再看中日开战的场景,美国的收益只会更大。中日都是经济大国,2024年两国GDP加起来占全球近五分之一,经济体量里藏着的可流动资本是以十万亿计的。 日本这边,丰田、三菱这些跨国集团的海外资金池本来就主要放在美国,一旦和中国开战,本土企业会疯狂把资金从亚洲抽回,集中转移到美国市场避险。 要知道日本曾经是美债最大持有国,虽然现在在减持,但企业层面的资本流向依然受美国市场吸引,日元兑美元汇率跌到155的水平,也让换汇转移的动力更强。 中国这边,对日出口企业、在日投资的资本,还有担心战争影响的民间资金,同样会把美国当作首要避险地,毕竟欧洲经济低迷、新兴市场扛不住冲击,只有美国能承接这么大规模的资金。 中日开战流出的资金,会比台海冲突更庞大。日本的海外资产超过10万亿美元,中国的对外投资也有3万多亿美元,哪怕只有5%的资金因为战争避险流向美国,就是近7000亿美元的增量。 这笔钱不仅能帮美国财政部偿还到期国债,还能压低国债收益率——之前美国财政部回购100亿美债就把10年期收益率从4.42%降到4.35%,要是有几千亿资金进场,现在3.39%的平均利率都可能往下走,每年的利息支出就能少几百亿,这对美国来说可是实打实的减负。 更重要的是,资金涌入会推高美股,带动居民财富增长,刺激消费和税收,反过来又能缓解财政赤字,形成一个短期的良性循环。 不过美国的算盘也不是万无一失,现在各国都在警惕美元资产的风险,黄金成为更安全的选择就是信号。但短期内,美国依然掌握着全球金融体系的话语权,只要冲突爆发,资本避险的惯性还是会让美国受益。 这也提醒我们,看清美国的真实意图,稳住自身经济和金融市场,不让资本因为恐慌而无序外流,才是打破这种“战争财”算盘的关键。毕竟美国想靠别人的战火缓解自己的债务危机,这种损人利己的心思,早晚会被全球看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