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日本为什么独独对朝鲜瑟瑟发抖?很多人以为是怕平壤的核按钮,错了!真相是,朝鲜是全亚洲唯一一个让日本“金元外交”彻底失效的死角,当一个国家既不吃你的饭,也不买你的货,还时刻准备着给你一拳时,日本手里那点“经济制裁”的王牌就变成了一张废纸。 日本对朝鲜那复杂又纠结的心态,一直就像个没解开的谜团,好多人觉得日本是被朝鲜的核威慑给吓住了,其实啊,把军事那层迷雾拨开看看,真正让日本这个靠经济手段在国际上玩得转的国家头疼的,是朝鲜这块“金元外交”根本啃不动的硬骨头。 日本那些惯用的利益手段在朝鲜这儿完全使不上劲,曾经的战略优势一下子就变成了被动挨打的软肋,这种规则被打破带来的恐惧,可比朝鲜的导弹更让日本坐立不安。 日本这“金元外交”啊,那可是它战后在国际上混的王牌,它打出的组合拳是,先给经济援助,再用贸易绑在一起,最后靠投资渗透进去,这套玩法在东南亚那可是屡试不爽。 二战结束后,东南亚诸国向日本索要战争赔偿。日本狡黠行事,将赔偿转换为低息贷款与技术援助形式。其中,便以援建缅甸电站之举,巧妙化解赔偿难题,给菲律宾建港口,通过几十年不停地搞官方开发援助(ODA),慢慢把以前的历史恩怨都变成了合作的好处。 步入2020年代,日本在越南、印尼等国的民众好感度仍超70%。丰田工厂有序运转,松下电器走入千家万户,二者深度融入当地百姓生活与产业链之中。 更关键的是,朝鲜从根儿上就拒绝了日本经济渗透的可能,在朝鲜,你根本找不到一家日本企业,市场上也很少见到日本货,这就是朝鲜靠国家意志建起来的“经济防火墙”,让日本的援助诱惑和制裁威胁都没了着力点。 2025年深秋的时候,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主动向朝鲜示好,结果朝鲜《劳动新闻》直接回怼,说日本是“千年宿敌”,这就是日本这套手段失效的直接证明。 朝鲜这“不按套路出牌”,让日本的战略被动更严重了,日本一搞经济制裁,朝鲜不但不妥协,还反过来用非对称手段反击,2024年5月,朝鲜黑客组织用“猎头钓鱼”的办法,把日本DMM比特币交易所的4502.9枚比特币给偷走了,价值3.08亿美元,直接把这家机构搞倒闭了。 据联合国数据,2017年到2023年,朝鲜通过网络攻击搞到的加密资产大概有30亿美元,占它外汇收入的一半,这种“你制裁我,我就掏你钱包”的玩法,正好打中了日本金融发达但防御脆弱的软肋。 在外交上,朝鲜更是把这种被动玩到了极致,有时候对日本的会晤提议不理不睬,有时候又释放点缓和信号,引得日本主动凑过来,等日本把谈判方案都准备好了,朝鲜又突然翻出三菱、三井虐待劳工、731部队搞细菌实验这些旧账,让日本的外交计划一次次落空。 追根溯源,日本这套手段在朝鲜这儿失效,是因为历史上那些解不开的仇怨,1910年到1945年日本殖民统治朝鲜那段时间,干的那些掠夺的事儿,可不是用经济补偿就能弥补的。 日本通过《土地调查法》,把朝鲜70%的优质农田都抢走了,每年还把朝鲜60%以上的粮食运到日本,结果1939年到1945年,超过300万朝鲜人被饿死。 1937年一年,日本就从朝鲜运走1200万吨煤、50万吨铁矿石,把朝鲜半岛变成了“原料仓库 + 血汗工厂”,还有好几百万劳工被强征到日本矿山,累死在异乡的人不计其数,“慰安妇”制度留下的伤疤到现在都没好。 这些痛苦都刻在朝鲜民族的记忆里,所以朝鲜对日本想用“金元”来赎罪的做法,天然就带着警惕和排斥,就像朝鲜在历史辩论会上说的,“血债必须千百倍偿还”,这笔账可不是用钱就能算清的。 我觉得啊,日本对朝鲜这么“忌惮”,说白了就是一个精于算计利益的人,碰上了不吃利益这一套的对手,在日本的外交观念里,国家关系好像都能用经济筹码来衡量,历史恩怨能用援助淡化,战略分歧能靠贸易解决,地缘博弈能以投资突破。 它在东南亚的成功,更让它觉得这套办法肯定行,结果就忽略了民族尊严和历史记忆的分量。 朝鲜“油盐不进”,也不是故意跟日本过不去,而是对历史创伤有清醒的认识,对国家主权绝对捍卫,一个国家经历过土地被占、粮食被抢、资源被挖、人民被虐待这么惨的事儿,自然会对曾经的掠夺者高度警惕。 日本总想用钱解决所有问题,却不愿意真正正视自己的历史罪责,既没有像德国那样对二战罪行进行彻底清算和真诚道歉,反而想用援助换朝鲜的沉默,用投资让朝鲜忘记历史,这种态度就注定了它在朝鲜这儿碰钉子。 (信息来源:中国台湾网--日本为何“怕”朝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