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很难被攻占,二战美国不用原子弹,也很头疼?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

掘密探索 2025-11-25 16:49:52

日本为何很难被攻占,二战美国不用原子弹,也很头疼?回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日本这个国家很少受到其他国家的攻占,这是为何?二战时,要是美国不用原子弹,有没有别的方法让日本遭受重创呢?关于日本为何在历史上,鲜少有被攻占的经历,这个原因还要从他们的地理位置与邻国来说起。   日本是个岛国,离最近的朝鲜半岛也有180公里,中间的海峡暗礁多、海流急,古代船没导航,想跨海登陆简直像“盲人摸象”,元朝两次打日本就是例子:第一次四万人刚上岸,就被台风把船吹翻了。   第二次带了14万人,还带了粮食和农具准备长期作战,结果又被台风卷走大半,最后只能灰溜溜撤退,日本人管这叫“神风”,二战时还专门组了个“神风特攻队”,虽然名字是抄的,但那种“拼命”的劲儿倒是一脉相承。   就算你突破了海峡,日本的地形也能让你崩溃,全国75%都是山,富士山、北岳这些大山像堵墙横在中间,把国家分成好多小块。   二战时美军打硫磺岛,22平方公里的小岛,2.8万人打了36天才拿下,日军把山挖空,修了地下堡垒,美军飞机炸、大炮轰都没用,只能一个洞一个洞地跟人拼刺刀,这种“山地绞肉机”模式,谁来了都得头疼。 日本是台风生成的核心区,每年25个台风里,有三分之一会直接登陆,台风一来,登陆部队的补给线就断了,船也开不出去,美军1945年想封锁日本,结果台风季节狂风巨浪,舰队根本没法行动。   更绝的是,日本刚好在寒暖流交汇的地方,台风在这儿能“加buff”,强度比普通台风猛得多,元朝要是没遇上超强台风,历史可能就得改写了。   除了台风,日本的气候还藏着别的“杀招”,他们种水稻全靠夏天雨水,美军曾想用人工降雨让日本干旱,或者投放水稻病菌引发饥荒,虽然没真干,但说明日本农业对天气依赖有多深,一旦气候失控,这个资源匮乏的岛国立马就得抓瞎。 地理和天气是“硬件”,日本人自己才是“软件”,二战快结束时,日本喊出“一亿玉碎”,说全国老百姓都要拿竹枪、石头跟美军拼命,连妇女儿童都训练上了。   硫磺岛战役里,日军指挥官让士兵放弃海边防御,躲进山里修地下工事,还要求“每人至少杀10个美军”,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让美军预估伤亡从50万飙到170万到400万。   美军当时有个计划叫“没落行动”:先打九州,再打本州,最后在关东平原决战,但这一套需要15个师、23000艘船,还得在台风季节前完成登陆,稍微慢一点,舰队就得被台风掀翻,最后美国一咬牙扔了原子弹,才避免了这场“豪赌”。   日本的历史,就像被大海和台风“捏”出来的,海洋和台风让它躲过了陆地强权的欺负,但也把它逼成了“孤岛思维”,资源少、人多,只能靠扩张找活路,结果引发了二战,美国扔原子弹,既是科技赢了地理,也是人类制止了疯狂。   但地理决定论也不是绝对的,要是日本在大陆,可能像中国一样,朝代换来换去,文化越来越多元;要是航海技术早发展起来,说不定能当海上老大,而不是被列强撬开国门。   现在的日本,还是被地理“卡着脖子”:地震、海啸不断,能源全靠进口,年轻人越来越少,不过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逼出了他们的工匠精神和危机意识,丰田的“零库存”、索尼的科技,都是被逼出来的本事。   说到底,日本能“扛打”,不光是地理的功劳,也是历史的教训:想征服自然?最后肯定被自然收拾;真正的强大,不是欺负别人,而是跟自然、跟自己和解。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