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梦了!真打起来根本没有撤侨这回事,那种看了两部动作电影热血沸腾,觉得只要身后

温不樊人世间 2025-11-25 18:30:43

别做梦了!真打起来根本没有撤侨这回事,那种看了两部动作电影热血沸腾,觉得只要身后有祖国,战舰就会随时开进敌国首都圈接你回家的想法,是时候泼一盆冷水降降温了。 特别是把这种幻想套用到东京湾场景里的人,根本没搞清战争这台机器一旦运转起来,残酷逻辑到底是什么。 在那种极端的对峙语境下,别说能不能救人,中国军舰一旦试图跨过界线,在日本自卫队的作战大屏上,标注出来的绝对不是“来接亲人的客船”,而是血红色的“入侵敌舰”。 很多人对“撤侨”的理解,还停留在几年前也门那种由于第三国内乱导致的撤离行动上,那个时候能成,是因为我们是以完全中立的第三方身份出现,事先跟打得热火朝天的各路人马打好了招呼,甚至还有短暂的停火默契,大家给你个面子,让你把船停靠进还没被打烂的港口。 但这套逻辑要是搬到中日爆发直接冲突的假设里,完全就是两码事。这就不是你去邻居家拉架接孩子,而是你也成了举着大棒参与斗殴的一方,在这个前提下,按照国际公约和战争法,任何一方未经许可进入对方领海,都是明晃晃的军事侵略。 把目光投向东京湾这片水域,这可不是只有集装箱货轮的商业澡盆,作为日本防御体系的心脏地带,那里早就被打造成了铁桶一般的刺猬。 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日本自卫队常年都在磨练如何守住这道门,水面上有盯着你的护卫舰,水底下有声呐阵列,岸边的反舰导弹发射车更是随时能拉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火网。 要是咱的军舰为了接人硬闯这道红线,哪怕没有任何攻击动作,在对方火控雷达的算法里,你也是最高优先级的打击目标。 这就好比两军对垒,你非要派装甲车冲进对方指挥部说要“接个朋友”,这种行为只能招致毁灭性的打击,结果不仅接不回同胞,还会把连人带船一起搭进去。 天上那条路更是被堵得死死的,有人琢磨着像运-20这样的大家伙能不能飞过去,或者把飞机涂装改得像民航一样混进去,这更是低估了现代防空体系的敏锐度。 不管是九州还是本州,密密麻麻部署的“爱国者”防空导弹和F-15战机不是摆设,所谓的防空识别区在战时就是不折不扣的禁飞区。 所有的飞行器都有一套无法作假的身份识别代码,飞行轨迹只要稍微不对劲,甚至不用等你飞到陆地上空,在公海上可能就已经被锁定拦截了,在这种连苍蝇都飞不进去的高强度对抗环境里,不存在“偷偷溜进去”或者“强行冲进去”的操作空间。 更残酷的现实在于滞留者身份的瞬间转换,和平时期,大家是受欢迎的游客或者尊贵的侨民;一旦开战,这种身份在对方眼里立刻就会变成“来自敌国的潜在威胁”。 历史上不管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打伊拉克,还是其他区域战争,都出现过敌对国公民被集中看管、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目的就是防止你搞破坏或者作为筹码。 再加上日本国内本身就有一部分右翼势力,局势一乱,针对特定族群的情绪必然会被无限放大,真到了那时候,滞留人员能不被当成“不稳定因素”关起来就烧高香了,指望人家还专门给你开辟绿色通道让军舰来接,无异于痴人说梦。 其实真正的撤侨预警早就藏在平时的细节里了,不管是教育部发布的留学预警,还是文旅部针对某些地区的安全提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官样文章”,本质上就像是台风登陆前的气象广播。 当国家告诉你“某些海域风高浪急,请谨慎前往”的时候,就是在含蓄地警告风险,当年311日本大地震,我们几万人撤离也没派军舰硬闯东京湾,靠的是协调民航和商业轮船,那时候双方没撕破脸,沟通渠道是畅通的,这才有了转圜余地。 归根结底,战争状态下的救援,拼的从来不是谁的头铁敢硬闯,而是看谁在最后关头前,能通过外交手段撕开一道口子,让民用交通工具趁乱把人带出来。 那种指望开战后让国家不计成本、甚至牺牲整艘战舰编队去核心战区“硬抢人”的想法,不仅无视了军事常识,也是对自己安危极不负责任的赌博。 出国在外,最好的护身符永远是对局势的清醒判断和对风险提示的重视,真要等到炮火连天才想起求救,那可能真的是谁也救不了你了。

0 阅读:1
温不樊人世间

温不樊人世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