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可能意识到了! 以前打仗讲究“发现即摧毁”,现在中国空军直接升级成“锁定即绝杀”。 从2024年开始,美国在自家报告里不断强调这些支援飞机变成了高危目标,再也不是靠后飞就能高枕无忧。这种巨大变化,正是被中国空军手里的超远程空空导弹PL-17搅了局。 中国空军其实早就注意到这一点,没把脑筋花在战斗机之间的近距离“拼刺刀”,而是精准瞄准了美军空战体系最薄弱的支撑点。 PL-17这款导弹,一眼就能看出主攻方向不是普通战机,而是专为打击那些距离远、动作慢、保护差却又决定战局的预警机和加油机。 研发过程中,设计师们彻底放弃了歼-20弹舱那种“讲究隐身”,直接把导弹长度做到近6米,装满燃料,换来了远超常规的打击距离。 超远程射程给歼-16、歼-10C这些大型战机带来了新价值,配合数据链、北斗定位和智能制导,PL-17能在数百公里外完成点穴式袭击。 以前空战讲究谁先发现谁就干掉谁,而现在已经不是这个套路。中国新的打法是,隐身机负责在前线悄悄侦察,数据实时回传到后方。 大型战机在后方靠喂坐标发导弹,一出手就是天边的高价值目标,关键时刻根本不给对方反应时间。 这招等于把“压线拼命”变成“隔空收割”,让美军传统的空中后方指挥和补给一夜之间成了危险地带。 美国当然不甘心就这样被打懵,这一年临时把原先舰上的SM-6防空导弹改成空射的AIM-174B,企图照搬中国的思路。 但问题特别多,导弹体型大得吓人,必须挂在F/A-18外翼上,隐身彻底没戏,目标特大容易被锁定。 更卡脖子的是导引头和数据链技术都老旧,激烈环境下容易掉链子,一旦失去预警机支持,射程再远也是白搭,而且美国自家的预警机数量明显不够用,还怕被PL-17先手干掉,只能远远躲开。 中国这边体系越做越强,一架空警-500同时管理几十枚导弹,信息精确到米,还有一群无人机在前面游弋,专门做诱饵或搞个饱和攻击。 歼-20的雷达升级后,探测距离几百公里,新出的歼-35A基本能内置远程导弹,实现隐身加长距离打击。珠海航展上,PL-15E已经展示了新技术,PL-17虽然不对外出口,却早在国内成了大批装备。 这些变化彻底扭转了双方体系的对比,过去美军靠后方支援碾压全场,现在距离优势被中国抢走,还抢得更彻底。 美国一直吹的下一代AIM-260导弹迟迟没有量产,亚太那些基地一旦起飞就成了目标,连加油机都不敢靠近前线,导致美军战机续航能力大打折扣。 PL-17出现之后,太平洋上空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美国的空中铁桶阵出现了裂缝。支援飞机能不能安全飞行,成了美军新的头疼问题,他们不得不慎重考虑每次部署的位置和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