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芬院士王艳芬新晋中科院院士却遭饶毅公开质疑,核心争议在于其学术成就与行政职务的关联性,这一冲突直指中国院士评选机制的深层矛盾。一、饶毅的核心质疑点学术成果含金量不足王艳芬的院士申报材料显示:10篇代表性论文中,7篇发表于2022年后,被质疑为参评前“临时抱佛脚”。主要奖项仅有一个省级自然科学一等奖(非第一完成人),以及2009年“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饶毅讽刺其长期从事行政工作却获“野外科技奖”,系“在办公室地板写论文”的成果。行政职务与科研脱节王艳芬自30岁起担任行政职务(如中科院大学常务副校长),长期远离科研一线。饶毅认为这种“办公室环境”被包装成“最佳成才土壤”,实则是行政资源对学术评价的干扰。建议其“辞去行政职务或院士头衔”,避免成为负面榜样。二、争议背后的深层矛盾评选标准模糊性院士荣誉应嘉奖“杰出科学家”还是“科学事业管理者”?王艳芬的案例暴露了行政资源持有者在评审中的天然优势,挤压了纯科研工作者的空间。对比李兰娟(2005年当选院士时任省卫生厅厅长),公众质疑“学而优则仕”模式削弱院士权威性。机制设计缺陷现行制度未限制行政领导参评,也未区分学术贡献与管理贡献。如网友提议:“近三年在岗领导干部不得参评”或可减少争议。中科院未公开回应质疑,进一步引发公信力危机。三、舆论争议焦点支持饶毅方认为院士头衔需回归学术本位,王艳芬的履历不符合顶尖科学家标准。呼吁废除院士终身制,推行“任期考核”。中立反思方承认行政工作对科研生态的推动价值,但需明确评价维度。如王艳芬曾任发展中国家妇女科学组织副主席,其管理贡献未被充分讨论。王艳芬 饶毅的相关内容,来智搜看看。 央视:【144人当选两院院士】13位女科学家当选两院院士 今天,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在新当选两院院士中,女性科学家共13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73人中,数学物理学部14人,化学部11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地学部9人,信息技术科学部11人,技术科学部15人。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7.2岁,最小年龄44岁,最大年龄66岁,60岁(含)以下的占67.1%。女性科学家有5人当选。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71人中,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1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9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0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1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6人,农业学部8人,医药卫生学部8人。女性科学家有8人当选,还有一批国防和国家安全领域承担重大任务的专家、多位民营科技领军企业的专家、以及6位扎根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总台央视记者帅俊全 褚尔嘉)王艳芬 饶毅
王艳芬院士王艳芬新晋中科院院士却遭饶毅公开质疑,核心争议在于其学术成就与行政职务
如波谈世界
2025-11-26 10:36: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