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越来越猖獗了,日本的一位老人道出了实情,之所以日本敢与中国叫板,就是因为日本早已养成了赌徒心理,赌这次日本会在美国的帮助下赢下来,但即便是输了,就退回岛国。 这种畸形的自信,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给自己的定位设定了一个天然的“止损线”:四周环海的岛国地形。不管是当年作为旁观者目睹大清国门洞开,还是自己亲自下场搞侵略,他们潜意识里总觉得海洋就是最好的防空洞。 早在 19 世纪末,日本就盯着隔壁大清的衰落算过一笔账,看着英国用坚船利炮撞开中国国门,它敏锐地嗅到了赌局的味道。 当时的日本国力远不如清朝,却敢倾全国之力豪赌甲午战争,结果一战定乾坤,硬生生从清朝手里捞走 2 亿两白银,还拿走了台湾和澎湖列岛,这笔赔款相当于日本当时年收入的 3 倍还多,直接帮它完成了工业化原始积累。 这第一次豪赌就赚得盆满钵满,让日本彻底尝到了 “赌赢一本万利” 的甜头,也让它更加坚信,海洋就是最好的退路 —— 就算输了,大不了缩回家门口的海里,谁也没法轻易打过来。 之后的日俄战争更是把这种赌徒本性发挥到极致,当时俄国的国土面积、兵力规模都远超日本,可日本依旧敢赌,靠着偷袭和死磕打赢了战争,从俄国手里抢得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即便后来的太平洋战争赌输了,日本也没吃到真正 “伤筋动骨” 的苦头。 1945 年战败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只绞死了 7 名甲级战犯,天皇制度完好保留,相比德国彻底的去纳粹化,日本的军国主义根基压根没被刨干净。更讽刺的是,战后靠着美国的扶持,日本短短几十年就重回发达国家行列,这种 “赌输了也有人兜底” 的经历,让它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更响了:反正有海洋当天然防空洞,大不了缩回本岛过日子,冒进的成本低得离谱。 丰臣秀吉当年发动侵朝战争,几十万大军被中朝联军打垮,最后也只是退回日本本土,没被追着清算;二战时本土虽遭轰炸,但从未被外敌登陆占领,这种历史记忆不断强化着日本的错觉:海洋就是不可逾越的屏障,只要不把战火引到本岛,再怎么折腾都有回头路。 这种心态就像赌桌上的常客,总觉得输了只是暂时的,下一把总能赢回来,更何况现在手里还有美国递来的 “好牌”。 美国这几年给日本的 “筹码” 确实厚实,光是军事上的支持就让日本腰杆硬了不少。2023 年日本防卫费直接飙到 6.82 万亿日元,比上一年暴涨 26%,创下战后新高,还专门设了 3.38 万亿日元的 “防卫力强化资金”,其中 1.4 万亿都砸在了所谓的 “反击能力” 上,光买美国 “战斧” 巡航导弹就花了 2113 亿日元,计划 2026 年就能部署到位。 自家的 12 式反舰导弹也改头换面,射程从 200 公里拉到 900 公里,既能打军舰又能炸陆地目标,2025 年开始要部署 1000 多枚,全往西南诸岛堆。驻日美军虽然在调整兵力,但装备越换越先进,冲绳嘉手纳基地的老 F-15 换成了 F-15EX,三泽基地的 F-16 直接升级成 F-35A,等于把最锋利的刀递到了日本手里。 有了这些底气,日本政客的嚣张劲儿藏都藏不住。2021 年 8 月 15 日前后,5 名现任阁僚跑去参拜靖国神社,创下近年新高,防卫大臣都在其中,这分明是对着邻国秀肌肉。2025 年高市早苗更是放话,台海有事日本要 “带着家伙事儿去管”,本以为能换来美印澳的撑腰,结果美国装聋作哑,印度忙着搞基建,澳大利亚刚从对华贸易的苦日子里缓过来,压根没人搭茬。 即便如此,日本也没收敛,因为它算准了美国需要在东亚找个抓手牵制中国,自己再怎么跳,美国也不会真不管。 更有意思的是,日本还在国内刻意渲染 “威胁论”,2020 年的民调显示,89.7% 的日本国民对中国印象不好,这背后全是官方有意引导的结果。 一边放任媒体对华不实报道,一边倒打一耙说中方 “工作没做好”,靠着这种操作煽动起国内的危机感,给自己的冒进行为找借口。就像当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前,明明美国的飞机产能是它的 6 倍、石油产能是 700 倍,却硬说自己被 “包围圈” 威胁,煽动民众支持战争。 这种把国运当赌注的玩法,本质上就是抱着 “赢了吃大餐,输了回家啃咸菜” 的心态,海洋给的退路错觉加上美国给的现实筹码,让日本觉得风险可控。 可它忘了,现在的世界早不是当年的样子,中国的实力早已今非昔比,美国的支持也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一旦赌输了,可不是缩回本岛就能完事的。但对已经赌上瘾的日本来说,这些道理恐怕要等真栽了大跟头,才能真正想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