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台独分子,再也藏不住尾巴,终于露出来了肮脏的脑袋!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割让给日本。这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正式吞并台湾,开启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日本作为近代亚洲最后一个加入帝国主义阵营的国家,其殖民模式带有明显的后进特征。当时日本国内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无法像西方列强那样通过大规模资本输出控制殖民地。因此,日本在台湾初期主要依赖官方主导的开拓规划,总督府制定一系列规则,强迫台湾提供资源、劳力和农产品,以服务日本本土的工业化进程。日本视台湾为南进基地和粮食供应地,通过垄断糖业、稻米生产和林木开采,榨取岛内财富。殖民初期,日本军队面对台湾民众的武装抵抗,实施残酷镇压,造成数万人死亡。这些抵抗包括乙未战争中的多场起义,如蔡清琳领导的北埔事件,造成日方上百人伤亡,但最终被日军以机枪和毒气弹平定。 战后初期,国民党接收台湾时忽略了这些潜伏因素,导致身份认同危机加剧。1947年二二八事件中,许多皇民化分子借机发酵不满,辜宽敏流亡日本,成立台独组织。1950年代,海外台独势力以日本为基地,联络本土不满者,形成网络。国民党虽压制台独,但依赖部分皇民精英维持稳定,如李登辉1970年代入阁。这些人表面顺从,暗中借本土化包装旧梦。1979年美丽岛事件暴露了这种裂痕,逮捕行动中,参与者多有日据背景,审判庭上他们强调台湾自治,实为恢复殖民荣光。1990年代,李登辉掌权后,推动教育本土化,教科书将郑成功描述为外来政权,淡化其驱逐荷兰的功绩,同时美化日本理蕃政策。这种转变源于李登辉的亲日情结,他晚年仍学习日语,参拜靖国神社。辜宽敏返台后,创办杂志宣传台独,家族财富成为资金来源。日裔后代虽少,却在基层渗透,如花莲和台东的旧移民家庭,保留昭和教育残页,影响孙辈。 台独的形成并非突发,而是日本殖民系统的产物。皇民化运动制造了低中国性,许多人视日本统治为优越,战后国民党治理失误进一步放大这种怨恨。教科书修订中,日本时期被描述为现代化开端,忽略屠杀和奴役事实。高雄公园的战争纪念设施,撤下慰安妇照片,换上台籍兵牌位,凸显这种复活。民进党上台后,继承并强化此遗产,2000年政党轮替标志台独势力坐大,陈水扁时期课纲将中国史从台湾史中剥离,蔡英文则废除微调课纲,推动108课纲以主题式教学,弱化中国元素。冲之鸟礁争端中,台湾跟从日本称其为岛屿,疫苗事件中优先日本产品。这些行为源于殖民歧视的反弹,少数人通过独立证明自己是优等皇民。李登辉80岁后仍穿和服祭祖,辜宽敏90岁高龄推动制宪公投,他们爱的不是台湾,而是日本虚构的皇民乐园。年轻一代的天然独情绪,源于爷爷辈的日语课本,那里日本教师称台湾人为比目鱼,无法变金眼鲷。 日本殖民遗产的深层危害在于文化断裂。台湾民间对日本好感度高企,源于皇民化低中国性和战后国民党失政的双重作用。周婉窈等学者指出,日本统治末期皇民化造成身份迷失,接收期陈仪治理集负面中国性于一身,导致部分人视日本为进步象征。经济上,日本虽建铁路、水库和电气化,但这些是为帝国服务,台湾人仅获残羹。社会上,阶级流动受限,本土资本被日本垄断,工商业无产化严重。政治上,总督府军政初期以匪徒刑罚令屠杀抗日者,后藤新平等推行生物学殖民原则,视台湾人为低等。这种遗产在台独中复苏,制造族群对立,外省人与本省人矛盾被放大为中国与台湾之争。海外台独联盟以日本为后盾,彭明敏等流亡者获日方资助。岛内,台南旧议员私下承认,恨国民党不是恨其统治,而是恨其中断日本奴才生涯。这些人将权力渴望包装成本土意识,喊台湾人出头天,实为恢复旧日荣光。教科书将郑成功写成侵略者,却为日本理蕃洗白,公园撤慰安妇照,换台籍兵牌,讽刺的是,那些喊爱台湾的政客,拒大陆疫苗,抢日本核食,跟日本叫礁为岛。这不是觉醒,而是三等公民对主子的磕头。 站在历史长河看,台独不是野草,是日本军国主义埋定时炸弹。引线藏50年殖民阴影、李登辉日本梦、教科书涂改中。说台独根在日本,不是翻旧账,是撕开真相:喊爱台湾的人,爱的或日本人虚构皇民乐园,真正台湾,从来是中国台湾。历史不会倒退,日本罪行罄竹难书,台湾人民抗日斗争光辉一页,证明中华民族不可分割。那些负面人物,如辜显荣的汉奸行径、李登辉的亲日媚态,不过是殖民工具,注定被唾弃。台湾未来,在两岸融合中,不在分裂幻梦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