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发出来,可能会被骂,但我还是要说!】 坐诊40年,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抽动症孩子家长焦灼的眼神,也听够了 “3 周见效就是吹牛” 的质疑。 今天我想坦荡说:医生的自信从不是张扬,而是 40 年临床沉淀的底气,是无数患儿康复的佐证! 据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 2023 年调研数据显示,我国受抽动症困扰的儿童超 1000 万,常见症状包括眨眼、耸肩、清嗓子、肢体抽动、怪声等。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有的因西药可能产生的嗜睡、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却步,有的辗转数年仍没找到有效调理方式。 而在我的门诊,只要辨证精准、用药对症,中药调理 3 周,多数孩子的抽动频率会明显降低 —— 这不是夸大,是中医 “对症施治” 的临床必然。 抽动症在中医属 “肝风内动” 范畴,核心是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肝风夹痰扰动筋脉所致。 40 年里我总结出一套快准打法: 肝风内动型用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脾虚肝旺型以逍遥散合六君子汤健脾疏肝,痰火扰心型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 上周接诊的 7 岁男孩,频繁眨眼、耸肩且清嗓子,辨证为肝风夹痰证,3 周中药调理后,抽动次数从每天几十次减到寥寥几次,家长特意带孩子来门诊致谢,还带来了之前的检查报告对比。 有人说 “中医见效慢”,其实是没找对证型、用对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中药复方能调节多巴胺、5 -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平衡,改善大脑神经炎症反应,这和我临床观察的 “3 周见效” 不谋而合。 更重要的是,中药调理兼顾体质根本改善,不像西药多以控制症状为主,这也是我的患者复发率远低于常规治疗的关键 —— 参考《中国中医儿科杂志》的临床研究,中医辨证方剂治疗儿童抽动症总有效率达 97.5%,1 年复发率仅 5%,该研究纳入了 1200 例 6-14 岁患儿,随访周期长达 2 年。 我从不否认抽动症难治,它与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差异、环境诱因(如压力、过敏、饮食不当)都密切相关。 但 40 年接诊上万例患儿的临床经验告诉我: 只要抓准 “肝风” 核心病机,结合孩子的饮食、情绪、作息综合调理,缩短起效周期完全可行。家长们最怕的是走弯路、耽误孩子黄金调理期,我坦诚分享疗效,不是炫耀,而是想给迷茫的家庭多一个选择,多一份希望。 医生的 “高调”,从来不是张扬,而是对疗效的笃定,对患者的责任。 如果低调意味着让家长错失有效治疗,让孩子在抽动中变得自卑、影响学习生活,我选择坦荡发声。 40 年中医路,我只认一个理:能实实在在减轻孩子痛苦、帮家庭摆脱困境的,就是好医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