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189元羽绒马甲,打了谁的脸 2025年11月,一则“胖东来自营羽绒马甲售价189元成本137元”的消息引爆热搜,将羽绒服行业的“价格迷雾”撕开一道裂缝。这场风波的导火索,是网络上“300元以下买不到真羽绒服”的争议言论——某女装店主声称,今年羽绒原料、面料、加工费全面上涨,低价羽绒服必然是“飞丝”填充的劣质品。此言一出,消费者陷入恐慌:难道寒冬里连一件靠谱的保暖衣都买不起? 就在舆论发酵之际,胖东来用一组数据给出“暴击”:其自营羽绒马甲售价189元,成本137元,90%纯鸭绒填充,质检报告齐全,毛利率仅20%左右。更令人震惊的是,同款男士羽绒服充绒量超100克,售价329元,成本同样透明可查。这一举动直接戳破了行业“低价=假货”的伪命题,网友翻出中国羽绒信息网数据:90%白鸭绒每千克510元,100克成本仅51元,加上轻薄款工艺简单,300元以下完全能买到合格产品。 事件高潮出现在11月21日,“胖东来羽绒服成本184售价256”话题冲上热搜榜首,超50家媒体跟进报道。网友扒出更多细节:胖东来商场内,服装标签普遍标注进货价与售价,一件针织衫进价86.7元售价119元,儿童运动鞋进价68.3元售价89元,利润率一目了然。这种“透明到骨子里”的定价策略,与某些品牌“含绒量虚标”“以次充好”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抽查显示,265批次羽绒服中4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达17%,问题集中在绒子含量造假。 胖东来的“逆行”引发连锁反应。二手平台上,代购商将胖东来羽绒服加价30-50元售卖,被官方紧急叫停;消费者涌入实体店抢购,有人直言:“以前买羽绒服像拆盲盒,现在看质检报告和成本单就知道该不该买。”法律专家指出,根据《羽绒服装》国家标准,绒子含量低于50%即为不合格产品,商家虚标含量或以飞丝冒充羽绒,不仅涉嫌欺诈,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胖东来的透明定价,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 这场风波最终演变为一场关于“商业伦理”的全民讨论。网友评论一边倒支持胖东来:“别的商家是‘买的没有卖的精’,胖东来是‘卖的比买的还实在’”“建议所有商场学胖东来,把价格表贴脑门上”“终于知道为啥河南人疯狂追捧胖东来,这良心谁能不爱?”更有消费者调侃:“建议那些喊‘低价无好货’的商家,来学学胖东来,别光靠炒作价格,拿出真材实料才是王道。” 从“300元以下无真羽绒”的恐慌,到“189元也能买90绒”的惊喜,胖东来用一己之力改写了行业规则。它证明:低价不等于劣质,高价未必优质,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价格焦虑”,而是“明明白白消费”的权利。当商业回归诚信本质,当企业愿意放弃暴利选择薄利多销,市场终将奖励那些真正把消费者放在心上的“逆行者”。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一件羽绒服2159元,贵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