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担心:上海离日本、台湾都那么近,万一中日开战,上海是不是最先挨打? 确

烟雨评社 2025-11-26 18:43:12

不少人担心:上海离日本、台湾都那么近,万一中日开战,上海是不是最先挨打? 确实,上海最“显眼”。上海离日本冲绳直线距离才800多公里,离台湾也近,加上1937年金山卫登陆的历史,谁心里都会犯嘀咕。但现在的上海早不是当年任人拿捏的样子了,真要是开战,上海绝不可能是最先挨打的地方,更不会轻易被打垮。 先看地理距离背后的防御纵深,800多公里看着不算远,但现代战争里,这已经是多层防御体系的拦截范围。 从东海海域往内陆,第一重屏障就是海军的驱逐舰编队,055大驱搭载的海红旗-9B防空导弹,射程能覆盖200公里以上,配合舰载相控阵雷达,能在远海就对来袭的战机、巡航导弹进行第一道拦截。 紧接着是沿海部署的岸基防空部队,红旗-16、红旗-22等防空导弹组成中近程防御网,形成第二层拦截屏障,就算有漏网之鱼,还有陆军的防空火炮和末端防御系统进行最后拦截。这种多层立体防御,不是简单靠距离就能突破的,当年没有海空力量支撑的被动局面,早就彻底改变了。 上海本身的战略定位也决定了它不会成为首要打击目标。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枢纽,上海聚集了大量跨国企业、金融机构和民生基础设施,一旦遭到大规模打击,不仅会引发全球经济震荡,还会激起全民抵抗意志,这是任何对手都要掂量的代价。 相反,对手更可能优先打击军事目标,比如沿海的军事基地、雷达站、导弹发射阵地等,这些才是影响战争走向的关键节点。 上海的军事设施大多隐蔽部署,且与民用设施严格区分,加上城市本身的地形和建筑掩护,想要精准打击核心军事目标难度极大,反而容易造成大量无辜平民伤亡,陷入舆论被动。 更重要的是,上海的抗打击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城市地下构建了庞大的人防工程网络,地铁站、地下商场、专用防空洞等设施经过专业加固,能抵御常规武器的攻击,为市民提供安全庇护。 关键的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都采用了冗余设计和分散布局,就算部分区域受损,也能快速切换到备用系统,保障城市基本运转。 在应急响应方面,上海拥有全国顶尖的消防、医疗、工程救援队伍,配备了无人机侦察、快速破拆、大规模伤员转运等专业设备,能在短时间内开展救援和抢修工作,最大限度降低战争带来的损失。 从军事部署来看,上海周边早已形成严密的战略支撑体系。东部战区的海军舰艇常年在东海巡航,空军战机随时可以升空执行任务,火箭军的常规导弹部队能对周边海域的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这种“攻防一体”的部署,让对手不敢轻易将上海列为打击目标,因为任何针对上海的行动,都将遭到加倍的军事反击。当年金山卫登陆的历史,恰恰成为我国强化沿海防御的重要警示,这些年从岸防工事到海空力量的建设,都是在为守护包括上海在内的沿海城市筑牢屏障。 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一城市的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的较量。上海背后有强大的国防工业体系、完善的战略储备系统和全国人民的支持,这种综合实力构成的底气,是当年无法比拟的。 担心上海会最先挨打,其实是忽略了我国国防力量的全面提升和战略布局的深远考量,如今的上海,既是经济繁荣的名片,也是有坚实防御守护的安全堡垒。 官方信源: 中国军网

0 阅读:0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