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提醒中国:一旦中日发生冲突,中国绝对不止日本一个敌人。因为这很可能是美西方联手布下的“围攻局”。而且这局里藏的风险,比直接的炮火更棘手。 俄媒这声提醒确实点透了这盘大棋的要害,中日在东海那点舰船对峙、油气田争议,看着是邻里间的地盘纠纷,实则早成了美西方布下的“围猎场”,日本不过是那个举着旗子冲在前头的打手,真正的杀招全藏在看不见的网里。 先看最显眼的军事层面,日本早就不是单打独斗的角色了。2024年10月美日搞的“利剑25”军演,直接拉来了4.5万人参演,日本自卫队出了3.3万人、30艘舰艇,美军派了1.2万人、120架战机,连澳大利亚、加拿大都凑过来掺合部分科目,演习科目里居然还有西南诸岛居民疏散、前线伤病转移,这哪是常规训练,分明是照着“实战”演练怎么应对冲突。 更关键的是驻日美军这颗钉子,在日本扎着88个军事基地,总共5.5万人的兵力,2024年还特意重组了司令部,把美日联合指挥机构扩建成核心中枢,连部队调动权都往这挪,等于把对华作战的指挥中枢直接架在了中国家门口。 日本自己也在疯狂扩军,2024年军费飙到8.9万亿日元,占GDP1.6%,新首相高市早苗还嫌不够,非要提前冲到北约2%的标准,嘴上喊着“专守防卫”,手里却在研发核潜艇、部署远程巡航导弹,连军衔都改回“大佐”“大将”那套老建制,明摆着就是要复刻当年的作战体系。 最嚣张的是她公然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突破战后底线的话敢说出口,背后要是没有美国默许,借她个胆子也不敢。 军事上的明枪好躲,经济上的暗箭才真叫棘手。日本手里攥着个狠招——半导体材料,全球14种核心半导体材料里,日本有10种市场份额超50%,光刻胶、高纯度氟化氢更是占了70%以上的供应。 2024年下半年日本跟着美国搞出口管制,把这些材料的出口审批周期从1-2周拖到一个月以上,直接搞得国内晶圆厂库存告急,高纯度氟化氢价格涨了35%,不少厂子差点停摆。 要知道2023年中日贸易额超380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第四大贸易伙伴,日本对美出口增长15.6%,对华却涨了29.2%,汽车出口更是飙了111.4%,明明靠中国市场赚着钱,却转头就用供应链捅刀子,这就是被美西方绑上战车后的操作——哪怕自己疼,也要给中国下绊子。 比经济封锁更阴的是舆论和情报的合围。2025年10月联合国大会上,欧盟27国加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31个国家,组团拿人权议题围攻中国,翻来覆去还是涉疆、涉港那套老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是讨论人权,就是想在国际上给中国扣帽子,提前塑造“中国是威胁”的舆论氛围,真要是冲突起来,就能顺理成章拉帮结派。 日本更是把这套玩得熟练,去年中国驻大阪总领事就因为回击日本首相的挑衅言论,被日本右翼政客和媒体围攻,逼着政府要驱逐人家,美国还凑过来煽风点火,把正常外交回应说成“危险言论”,这就是典型的舆论战套路:先把对方塑造成“恶人”,自己再站到道德高地上号召群殴。 情报上的勾结更藏得深,日本正和北约筹建敏感情报专线,之前已经签了涵盖人工智能、网络、信息战等16个领域的合作计划,明确要共享中俄相关情报,等于把欧洲的情报网和亚太的监控点连在了一起,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实时传到美西方的指挥中心里。 最麻烦的是这张网是“多点开花”的,一旦东海有事,其他方向准保有人搞事。日本一边绑着美国,一边还和英国、意大利合研下一代战机,打破了战后只跟美国合作的惯例,就是想把欧洲军事力量拉进亚太浑水。 南海那边,菲律宾时不时在仁爱礁挑事,背后总有美国航母撑腰,澳大利亚也常派舰机过来“自由航行”,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动作,其实都是美西方设计的牵制链——让中国东海、南海、台海同时承压,根本没法集中精力应对。 就像2024年美日印澳的“马拉巴尔”军演,看似是印度洋的演练,实则把东海、南海的战术科目全融了进去,说白了就是练怎么“围堵”中国。 日本自己也清楚这一点,它经济早就进入“技术性衰退”,2025年三季度GDP按年率降了1.8%,日经指数也在跌,右翼政府靠“外部威胁”转移矛盾,刚好撞上美国要打造“亚洲版北约”,两者一拍即合。 日本当“打手”换来了突破和平宪法的机会,美国借日本的手钳制中国,欧洲和澳洲跟着喝汤分好处,这就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真要是冲突爆发,日本冲在前面,美国提供武器和情报,欧洲搞经济制裁和舆论抹黑,澳大利亚、加拿大这些跟班负责牵制侧翼,这哪是中日冲突,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群殴”。 那些看不见的制裁、情报封锁、舆论孤立,比真枪实弹的交锋更磨人,毕竟炮弹能挡,可供应链断了、国际路堵了、名声被污了,这些麻烦可不是打一场仗就能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