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争光却惨遭郎平弃用!选择投奔土耳其的王一梅,如今生活怎样?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00年的大连游泳馆里,7岁的王一梅泡在泳池练习自由泳,教练却找她谈话,不是因为成绩差,而是身高长太快了,11岁就超过1米7,在水里阻力太大,继续练下去很难出成绩,正当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时,辽宁女排教练宁冬春来选苗子,一眼看中她的身高和臂展,劝她改练排球。 就这样,王一梅从泳池上了排球场,15岁那年她进了国家队培养名单,可2004年雅典奥运会名单公布时没她,那天晚上她偷偷哭了很久,不过机会总会来的,2005年世青赛她帮队伍拿下亚军,自己还拿了最有价值球员,证明当初改项的选择没错。 真正让全国球迷认识王一梅,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阵日本那场球,她脚踝还在康复期,绑着厚厚的绷带就上场了,比赛中队伍一度落后,就靠她连续六次重扣把比分追回来,最终拿下铜牌,那时候的她扣球速度能达到89公里每小时,日本媒体管她叫终极武器。 2011年世界杯更是留下经典画面,对阵日本队时,王一梅一记重扣直接打中木村纱织的脸,对方当场脑震荡退场,这球后来被反复播放,成了她职业生涯的标志性时刻,凭着这股爆发力,她在2008年奥运会得分榜排第二,是那届比赛最令对手畏惧的主攻手。 可光鲜背后也有说不出的苦,王一梅天生容易发胖,体重一直是她的心病,2007年脚踝韧带撕裂后休养半年,体重直接飙到100多公斤,连体重秤都爆表,她拼命减肥,两个月瘦了36斤,可一旦放松训练就反弹,就算坐着轮椅,她也要去训练场看队友练球,手里还拿着战术板研究。 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郎平接手国家队后推行快速多变的打法,要求主攻手既能扣球也能接一传防守,不能只会进攻,王一梅的特点是攻强守弱,移动速度又受体重影响,加上朱婷惠若琪这些全面型新人冒头,她逐渐不符合战术需求了。 新一期国家队名单公布那天,王一梅盯着房间墙上的奥运海报发呆,甚至想过要不要就此退役,25岁正是运动员的黄金年龄,就这样结束太不甘心,辽宁队教练找她聊天,说了句话点醒她,你的力量和经验在任何赛场都有价值,不一定非要待在国家队。 王一梅做了个大胆决定,去土耳其联赛打球,2013年她加盟伊萨奇巴希队,初到异国各种不适应,语言不通只能靠手势跟队友交流,饮食习惯完全不同,训练体系也跟国内差别很大,她每天提前一小时到训练场加练一传,晚上对着比赛录像分析对手,还让翻译把教练的战术要求逐句翻译记在本子上。 刚开始在豪门球队只能坐板凳,出场机会很少,后来她转到马特拉布宗艾德曼诺凯奇俱乐部,终于拿到稳定的上场时间,场均能贡献18.6分,还两次当选单场最佳球员,当地球迷给她起外号叫东方飓风,这个名字对她来说意义重大,证明离开国家队不等于职业生涯结束。 在土耳其的三年让王一梅学会从战术角度思考比赛,也重新找回了信心,2015年她回到辽宁女排继续打球,2019年31岁时正式退役,不过她没离开排球圈,而是接任辽宁华君女排俱乐部总经理兼法人代表,从球员变成了管理者。 转型初期俱乐部状况不太好,王一梅甚至自己垫钱支付费用,和队员们一起吃盒饭,她从拉赞助到抓训练全都管,还经常下场指导年轻队员技术动作,2023年还发生过一件事,前队员胡铭媛说工资被拖欠把她告了,她赶紧查账把钱结清,对方才撤诉。 更有意思的是,退役后的王一梅还短暂复出过,2023年联赛辽宁队人手不够,她临时披挂上阵,对阵云南队打满全场拿了18分,硬是帮队伍逆转赢球,37岁的年纪虽然速度不如当年,但经验和爆发力依然在线,这场球让很多老球迷又看到了那个重炮手的影子。 如今王一梅的微博有200多万粉丝,她经常发些美食照片和游戏截图,前段时间还晒了游泳馆的照片,配了副游泳镜,算是回到最初的热爱,签名写着坚持就是一天又一天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天,这句话大概就是她这些年的真实写照。 去年三月参加前队友李曼的婚礼时,有网友拍到她瘦了不少,精神状态比当球员时还好,上午在办公室开会审预算,下午去训练场教队员扣球动作,从郎平第二到东方飓风再到王总,标签一直在变,对排球的热爱却从没变过。 信息来源:环球网——郎平为什么不要王一梅 思虑背后显魄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