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教授戴旭大校对要不要先开第一枪有这样的见解:“中国不能再沉醉于和平,敌人

妙竹大白菜 2025-11-27 04:01:41

国防大学教授戴旭大校对要不要先开第一枪有这样的见解:“中国不能再沉醉于和平,敌人都打到家门口了,还纠结谁开第一枪有何意义,如果这个世界讲道理能解决问题还拿军队做什么?战争不能在本土发生,要拒敌人于国门之外!” 这话听着提气,但细想之下藏着不少需要琢磨的东西。现代战争早就不是简单的“谁先扣扳机”的问题了。敌人打到家门口,可能不是军舰飞机,而是网络攻击、金融制裁、舆论围剿这些看不见的招式。你说这算不算“第一枪”?要是按传统思路等着对方开火,可能人家早就把我们的电力系统瘫痪、金融体系搞乱了。 戴教授说“讲道理能解决问题还要军队干嘛”,这话对了一半。军队确实是终极保障,但现代大国博弈里,道理本身就是一种武器。咱们在南海的建设为什么能稳步推进?不只是因为船坚炮利,更因为我们在国际海洋法框架下拿出了历史证据和法律依据。这些“讲道理”的工作,反而让某些想捣乱的国家找不到明目张胆的借口。 “拒敌于国门之外”这个想法很理想,真操作起来却要掂量分寸。国门在哪儿?是领海线还是专属经济区?是物理边界还是网络空间?美军侦察机贴着我们的领空线飞,你说这时候开火算不算“拒敌”?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初期也觉得自己是在国门之外防御,结果现在陷进战争泥潭拔不出脚。先发制人听着痛快,但可能正好掉进别人设好的战略陷阱。 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悟透了——《孙子兵法》讲“上兵伐谋”,最好的打法是用谋略让敌人不敢动手。现在咱们的东风快递、航母战斗群,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真要扔出去,而是让对手盘算代价时觉得划不来。这种威慑效果,比急着打第一枪管用得多。 看看美国这些年吃的亏,在阿富汗、伊拉克都是他们先动手,最后照样灰头土脸撤军。现代战争早就不以占领土地论输赢了,比的是谁更能扛得住长期消耗。我们的优势在于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时间其实站在我们这边。急着把战火引出去,反而可能打断自己的发展节奏。 戴教授的话反映了一种焦虑,但大国战略最怕被情绪带着走。咱们的“不开第一枪”原则从来不是软弱,而是给自己留出判断局势的余地。什么时候该忍,什么时候该狠,这个火候比简单粗暴的“先下手为强”考验更大智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军事教授戴旭 第一枪原则 戴旭语录

0 阅读:0
妙竹大白菜

妙竹大白菜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