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受访时再次语出惊人:“我真的认为,我的国家——美国,仍然是世界的希望,仍然是世界上光辉的典范!”他还强调:“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这位当年从宁波码头走出去的年轻人,1949 年登船远赴美国,从哈佛读到斯坦福,在德州仪器干到副总裁,管着三万员工,后来回台湾创办台积电,硬生生把公司做成全球芯片代工的霸主,10 纳米以下先进制程占了九成多份额,说他是 “芯片教父” 一点不夸张。 可 92 岁的年纪,坐在台北办公室里把 “美国是我的国家” 这话讲得斩钉截铁,还是让两岸舆论一下子炸了锅。 本来台积电这地位多特殊,全球产业链里没它不行,照理该是两岸能凑到一块儿合作的好苗子 —— 一边有顶尖制造技术,一边有庞大市场和产业链基础,要是能好好搭伙,路肯定好走不少。 可现在倒好,台积电硬生生被夹在中美博弈的缝儿里,往前挪一步都得反复掂量,谁也说不准下一个弯儿会拐向哪儿。 张忠谋这态度可不只是嘴上说说,行动上跟美国贴得紧着呢。美国一施压,台积电就砸了 1650 亿美元去亚利桑那建厂,规划了五座晶圆厂、两座封装厂,把 500 多个核心工程师从台湾派过去,连设备都整套空运。 结果呢?美国厂成本比台湾贵一倍还多,夏天限电冬天缺水,得从三百公里外拉水用,2025 年第三季度利润直接从 42 亿新台币跌到 4100 万,环比暴跌 99%,把他早年 “在美国造芯片昂贵又徒劳” 的话全应验了。 不光建厂踩了坑,还跟着美国的禁令一条道走到黑。2020 年就停了华为的代工,2024 年又断了百度、阿里这些大陆客户的先进 AI 芯片订单,理由是 “可能流向华为”。 今年美国撤销了台积电南京工厂的设备进口豁免,以后进设备都得逐案审批,南京厂做的 16 纳米、28 纳米制程芯片,关系到汽车和消费电子,产能利用率直接往下掉,股价都跟着跌了 2%。 这边大陆也没闲着,2025 年 10 月出了稀土管制新规,芯片里只要含 0.1% 以上中国稀土,不管卖到哪儿都得要许可证。 要知道台积电的芯片制造离不开这些材料,磁材、合金里全得用,这下等于卖货多了道紧箍咒,供应链一下就卡了壳。纽约时报都分析,这是大陆在反制美国的技术封锁,台积电成了夹在中间的倒霉蛋。 他之前还在《纽约时报》采访里说,要是美国及其盟友想扼杀大陆芯片产业,大陆 “真的无能为力”。 可没几年这话就落了空,中芯国际能用 DUV 做出 7nm 芯片,华为的麒麟芯片都量产了,连国产 EUV 样机都在东莞 24 小时测试,光源稳定性比 ASML 同期机型还稳。 成熟制程更不用说,中芯、华虹的 14nm 产线满负荷运转,报价还比台积电低三成,抢了不少订单,这脸打得可不轻。 92 岁的人了,对着镜头说美国是自己的国家,可台积电的根明明在台湾。当年创办台积电,靠的是台湾的制造业基础和人才,现在倒好,把最先进的产能往美国搬,核心工程师长期派驻,岛内都在喊 “台积电变美积电”,被美国掏空了。 台湾前经济部门负责人都忍不住问,把最重要的产业支柱移走,这是在出卖台湾的安全吗? 大家都在琢磨,他这到底是念着美国几十年的情分 —— 毕竟从求学打拼到入籍扎根,事业起步全靠美国的技术和资本;还是真觉得跟着美国才有出路? 可现实摆着,美国没给他多少好处,反而把成本压力全转嫁给台积电,客户只肯多给 10% 代工费,剩下的全得自己吞,最后只能全球涨价 5-10%,让全世界为美国的地缘政治买单。 反观 ASML 就精明多了,表面上听美国的不卖 EUV,暗地里把 DUV 卖得火热,2025 年中国市场占比都冲到 42% 了,CEO 还说 “物理定律在全世界都一样”。 人家赚得盆满钵满,台积电却在中美之间两头不讨好:美国厂巨亏,大陆市场丢了份额,供应链还被稀土管制卡了脖子。 当年一手铸就的芯片帝国,现在因为这强硬的站队弄得进退两难。要是早点看清形势,不把鸡蛋全放美国一个篮子里,好好维系两岸的合作基础,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92 岁本该安享晚年,却因为这几句言论和一系列决策,把自己从 “教父” 变成了争议人物,不知道他夜里想起这些,会不会觉得当初的选择太冲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