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晚年时,前后一共养了33个家妓,年龄大都是15岁左右的女孩子。而且当这些女孩子长到18岁时,白居易就会把她们要么转卖,要么送人。然后再换一批更加年轻的家妓。 白居易,一个痴情的少年,却被生活的重压逼上堕落之路。 十一岁那年,白居易随父亲来到安徽的符离县公干。这座古城环绕着青山绿水,到处散发着书卷气。在一次春游时,白居易邂逅了一位名叫湘灵的女子,两人一见钟情。 湘灵身材瘦削,皮肤白皙,眼如秋水,温文尔雅。她常常独自在家中弹琴吟诗,见到白居易时脸上泛起淡淡红晕,语气羞涩。白居易每每对她窃窃私语,她就会害羞地低下头去,露出甜美的笑容。 两人开始经常约会散步,登高远眺,一起大声朗诵着汉赋和唐诗。白居易还教湘灵下围棋,看她认真盘坐、拈子思虑的模样,心中柔软得简直要融化。 然而,白居易的母亲并不赞成这段感情。她是一个极端传统且严苛的女性,坚决反对儿子与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女子来往。她认为白居易前途无量,理应娶一个身份高贵的女子。 于是,母亲开始设法分开两人。她派白居易跟随父亲去襄阳处理公事,自己则留下继续施行阴谋。原本,白居易是万般不愿意离开湘灵的,但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他还是踏上了西行的路途。 没想到,就在白居易抵达襄阳后没多久,他的父亲就突然去世了。这件事对他打击极大,他不得不暂时留在襄阳处理后事,还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 三年后,白居易办妥父亲后事,带着一身伤感回到家乡。他第一时间去见了湘灵,两人相拥痛哭,诉说这几年的相思之苦。白居易郑重向湘灵求婚,希望早日完成心愿。 但是,母亲还是强硬地反对这门亲事。她以白居易年轻多变、生计不稳为理由,再三坚持让他先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功成名就后再议娶妻。 白居易心中苦涩,但又不忍违背母命。他只得忍痛同湘灵说明情况,两人泪别。白居易离开家乡,来到江南参加进士考试,他天天坚持苦读,以考试为生活目标。 经过数年努力,白居易终于在32岁这一年高中进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欣喜地赶回家乡,想要将喜讯告诉母亲和湘灵。 可当他再次提出与湘灵成婚时,母亲毫不动容,她冷声威胁白居易,如果再提这事,她就自尽而亡。 白居易被母亲的态度深深刺痛,他红着眼眶回到湘灵家中,将母亲的话重复了一遍。湘灵泪水涟涟,却还是劝他听从母命。 白居易和湘灵的感情就此破裂。他心如死灰,迎娶了杨汝士的妹妹。这是一场没有爱情的婚姻,白居易越来越觉得心灵荒芜。 不久,白居易的女儿在三岁时就夭折了。这打击让他意志消沉,政治生涯也日渐颓废。他曾上书直言,得罪权贵,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 中年的白居易经历了太多失意和打击,他开始痛饮,寻花问柳,想在女色中寻找一点慰藉。妻子也为他引进了年轻貌美的婢女,他沉溺在她们的歌舞之间,逐渐迷失自我。 到了晚年,白居易已然风烛残年。他养了一批年仅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她们或唱或舞,侍奉着这位衰老的大文豪。白居易似乎想在她们的青春鲜活中寻回自己逝去的时光。 但是,当这些小姑娘年过十八,容颜不再如昔,白居易就会无情地将她们赶出门去。有的被卖到烟花之地,有的被他人占有。她们的命运令人唏嘘。 在这些女子的笑靥与歌声中,白居易还是无法真正开心。他时常独自一人,望着窗外发呆。脑海中仿佛又出现了湘灵娇艳动人的面庞,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白居易明白,他曾经是个多情的少年,却被生活强加了太多苦难,才走上今日这般放纵堕落的人生。他有太多遗憾,也留下了太多伤痛,早已回天乏术。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白居易静静待着,不再奢求任何人世间的慰藉。他只想回到少年时的符离城,听湘灵唱一曲蝶恋花,再登高远眺,忘却尘世的一切烦扰。 然而,那只能是他的一个美好的幻想。这一生,他经历了太多罪孽与磨难,也无法挽回已经逝去的青春时光。留给白居易的,只有老去的躯壳和不再热烈的枯朽心灵。
参考资料:《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