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母亲背着儿子逃难,敌人追了上来,将母亲杀害。儿子侥幸躲过一劫。4岁时...
惜芹评过去
2024-02-29 16:01:22
1925年,母亲背着儿子逃难,敌人追了上来,将母亲杀害。儿子侥幸躲过一劫。4岁时,孩子的父亲也被敌人杀了。父母没有料到,他们的儿子长大后成了中国的核潜艇之父。
彭士禄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长大的。父母牺牲后,20多位父母亲收养过他,最后他被送到红军队长陈永俊(后牺牲)家,由母亲潘舜贞抚养。
然而陈家也不是彭士禄最终的归宿。他刚去不久,就因叛徒出卖,跟着潘舜贞一道被捕,被抓进了头石炮台监狱。
艰苦的生活,他熬了一年。后经党组织营救,他与一批红军家属被转送到广州感化院。
从感化院出来,彭士禄开始流浪,一度靠乞讨度日。不久,不满11岁的彭士禄再度被捕。祖母周凤费尽周折找到他,通过爱国民主人士陈卓凡将他营救出狱。
祖母将他带去了澳门,借住在地下党七婶杨华家。没多久,祖孙俩又去了香港,彭士禄在圣约瑟英文院读了两年小学。
至此,彭士禄的苦难童年才彻底结束。
1940年,周恩来托人找到了彭士禄。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和邓颖超。
同年,周恩来将彭士禄送到延安学习。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在喀山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习了4年。之后他又转学到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继续学习。
1955年,因国家建设的需要,中国把原子能工业建设提上议事日程。
1956年,陈赓到苏联访问,他把正准备回国的彭士禄,密召到中国驻苏大使馆。问他:「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
彭士禄听了很欣喜,祖国培养自己这么多年,是时候报效祖国了。
自此,彭士禄的人生与核动力深深连接在一起。
那时候的新中国,还处在百废待兴时期,搞核潜艇非常困难,没有图纸资料,没有权威专家指导,大多数人也不懂核,全靠「自教自学」。
彭士禄知道光凭自己的一腔热血远远不够,他必须钻研学习前沿知识。
彭士禄要克服的困难很多,但他没有放弃。他花费5年时间,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造出了「心脏」。
1970年,在彭士禄等人的努力下,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成功下水。
核潜艇研制成功后,彭士禄又投入到核电站的研究和创建工作中。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作时期,他常驻广州,回家团聚的机会很少。
80岁高龄时,他还在视察核电站的建设工作,经常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彭士禄说,自己一辈子只干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
这两件事,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2021年,为祖国奉献半生的彭士禄在京离世,享年96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