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构思《白鹿原》花了两年。他先把故事里的人物事迹捋了个遍,又跑了蓝田、长安、...

惜芹评过去 2024-02-29 16:01:33
陈忠实构思《白鹿原》花了两年。他先把故事里的人物事迹捋了个遍,又跑了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城,翻阅每个县的县制。 了解县志的过程中,看到了记载贞烈妇女的事迹。一种完全与忠贞相悖的想法在陈忠实脑袋里冒了出来,本来不存在的“田小娥”就这么产生了。 一切就绪。 在老家宅子里,破旧的小圆桌上,陈忠实像一条真诚的“老牛”,每天认真“耕犁”。冬天一只火炉,夏天一盆凉水。入神之处,他甚至能感受到书里的人物,“白嘉轩、黑娃、鹿子霖”敲门而入,坐在旁边与他对话。 如果状态活跃,他可以看见“田小娥”换了个发型,看见“白孝文”换了身衣服。挨着个的向他诉说心理活动。 小说从“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始,到“刚穿上身的棉裤里屎尿结成黄蜡蜡的冰块”止,写了近百万字,尔后又修修改改到50万字。 在圆桌上诚实地爬行了四年,与他的人物一起生活了四年。最后一个标点符号写完时,两眼一抹黑,整个人虚脱了一截:他没想到自己真的写完了。 《白鹿原》获得一系列大奖和名誉后,改编电影成了必然的事情。 电影本来是由张艺谋进行拍摄,但看完原著后,他犯了难。格局太大,人物过于复杂,一向硬气的张艺谋垂下了脑袋,他怕自己驾驭不了这样宏大的题材,拍砸会毁掉自己的导演生涯,不得已拒绝。 另寻他人。 2002年,西影厂找到王全安,给了他一笔钱,让他拍《白鹿原》。王全安有些受宠若惊,同时又责任重大,他知道很难,但还是做好了被人骂的准备。 为了不被骂得体无完肤,王全安特意去了趟白鹿原。走完一圈,脑袋冒出几个字“太详实、太可靠,太敬畏。” 走在白鹿原上,就知道陈忠实没有撒谎,书里描述的每一处风景,都能在白鹿原上看到。时代精神,复杂人性,历史变迁,似乎就在脚下。 电影筹备了近十年,才搬上大荧幕。只是电影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成功,类似“《白鹿原》是件文物,没有把握不要碰”的话语,频频出现,像皮鞭一样疯狂鞭打王全安的心。 这也足以看出《白鹿原》在读者心中的分量。 《白鹿原》后,陈忠实很久没有再提笔,只是保持阅读。尔后写过一些散文与短篇,但再也没有长篇问世。陈忠实与长篇人物共存的欲望留在了1991年那个冬天。 他曾说过一句话,艺术创造是为了沟通,作品一旦完成广泛的沟通,创造目的就算实现。 很显然,《白鹿原》已经替他完成了全部的表达,他无需再多说一句。 陈忠实还是很庆幸,多年前的那个午后,拒绝了父亲要他挖粪当农民的好心建议。

0 阅读:0
惜芹评过去

惜芹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