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北大新生入学。一名外地新生拎着大包小包前来报到,他看到路边一老头四处张望...

惜芹评过去 2024-02-29 16:05:09
有一年,北大新生入学。一名外地新生拎着大包小包前来报到,他看到路边一老头四处张望,以为是工作人员。就把他喊过来,说:老爷爷,帮我看下包,我去报个名。 老头欣然答应。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给新生守着包,守了将近一个小时。毫无怨言。 后来这个新生再次碰见老头时,发现他站在新生典礼上发表演讲。顿时吃了一惊,这才知道老先生是季羡林。 季羡林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生活中这样的琐事,有很多。 还有一次,他跟臧克家去饭馆吃饭。季羡林看见一小孩摔倒在地,连忙上去帮忙扶起嚎啕大哭的小孩。小孩妈妈不分青红皂白,还以为季羡林欺负他儿子,上前就骂:「你作为一个大人,怎么好意思欺负小孩?我儿子要是受伤了,我跟你没完!」 这时热心的顾客站了出来,纷纷指责女人不讲道理:明明是你孩子摔倒了,这位先生是好心扶起你儿子,你怎么好意思骂人呢? 女人一时惭愧低下头,连连道歉。季羡林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在意。 臧克家赞扬季羡林好脾气,换做别人,难免会争执起来。 季羡林没有计较,因为他知道清者自清。人在做,天在看,这是智慧,也是涵养。 季羡林一贯不爱出风头,被人称为“好好先生”。最典型的例子,是“文革”时期。 他的学生让他对胡适、俞平伯、陈寅恪等人展开批判,让他写揭发文章。季羡林不同意,他说胡适是一个好人。学生们反复做他的工作,说:“你不说他们的不是,他们也保不住。” “可是颠倒黑白的话我说不出。”最终,季羡林也没有做出任何、说出任何对别人产生负面影响的话。在那颠倒黑白、人人自保的年代,保持了难得的沉默。 季羡林的一生,大概可以用他在2006年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概括: "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0 阅读:0
惜芹评过去

惜芹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