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甩来一封绝交信。信里写着,鲁迅先生: 我昨天才...
惜芹评过去
2024-02-29 16:07:48
1923年7月19日,周作人给鲁迅甩来一封绝交信。信里写着,鲁迅先生:
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鲁迅看到信,气得青筋暴起。
有人猜测,两人失和,是因为弟媳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是1909年和周作人结的婚,她出身卑微,自幼受苦,这样环境下长大的人,按理更懂世故,明事理。然而相反,她并不是一盏省油的灯,信子为人有些自私、刻薄,又生性铺张浪费。
鲁迅几兄弟住一家后,羽太信子掌握看了家政大权。鲁迅当时的月收入400大洋,他爱抽烟,除了留点香烟钱和零用花销,大部分薪水一到手就交给了羽太信子。
羽太信子摆阔气讲排场,花钱如流水,根本不会持家。周作人也不管,一门心思潜心治学。
时间久了,鲁迅当然看不惯雨太信子的行为,导致矛盾越来越多。
这是两兄弟失和的一个点,但也不是最主要的。关于这一点,许广平其实解释过。
她在《鲁迅回忆录》里说,鲁迅与周作人之决裂,主要是由于政治上、思想上的根本对立,所以两人走向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一般学者都认同这一观点,并且公认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而周作人丧尽民族气节,最后沦为汉奸,为国人所不齿。由此,一个纯系家庭内部的私人恩怨牵扯到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周作人终于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鲁迅则一度被请上神坛,这也是可以预见和应验的。
1923年8月2日下午,鲁迅离开了北京八道湾11号,迁入砖塔胡同61号,标志了鲁迅与周作人的决裂。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