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0月,鲁迅与施蛰存吵了一架。起因是施蛰存在《大晚报》提倡青...
惜芹评过去
2024-06-21 00:42:24
1933年10月,鲁迅与施蛰存吵了一架。起因是施蛰存在《大晚报》提倡青年读《庄子》与《文选》等古书。鲁迅不赞同。
那时恰好鲁迅在上海的《申报·自由谈》撰文,对文坛复古倾向进行批判,而这些书里,就涉及《庄子》与《文选》等古书。
施蛰存以为鲁迅是冲他来的,于是写文进行申辩,文章里一点都不客气。鲁迅在《申报•自由谈》写的是《感旧》一文,他认为以‘古雅’立足于天地之间,有“遗少群的风气”。
施蛰存看到此文后,当即写了《〈庄子〉与〈文选〉》一文,为之辩解。他在文里说,之所以推荐青年读《庄子》与《文选》,是他在当国文老师时,看到许多青年写的文章非常拙直,词汇量少。推荐这两本书给青年,目的是要他们“酿造”。
施蛰存认为,没有古文学的修养,鲁迅的新文章也绝不会写成现在那样好。
鲁迅看完施蛰存的文章,又连作《“感旧”以后》上下篇,进行再批评。
文里,鲁迅反驳施蛰存的观点。他说:“看了施先生的解释,是‘觉得青年写的文章拙直,词汇量少,才推荐这两本书,使他们去学文法,寻字汇,虽然其中有许多字是死了的,也只好去寻觅’,我想,假如庄子生在今日,则被劈棺之后,恐怕要劝于一切有志结婚的女子,都去看《烈女传》的罢。”
施蛰存看完很气愤,作了篇《推荐者的立场》。
大概之意为,既然鲁迅先生把他派做“遗少中的一肢一节”,不如把推荐给青年的书单,改成鲁迅先生的《华盖集》和《伪自由书》。
说完这些还不觉解气,还说要把鲁迅先生介绍给贵报,让鲁迅提供一点有价值的意见。笔伐攻来,鲁迅当然没有坐以待毙。又写了篇《扑空》,把施蛰存说得哑口无言。
鲁迅在《扑空》里笑话施蛰存诬赖、撒娇、装傻。说他诬赖,是因为“遗少中的一肢一节”并不是针对他一个人的劝告,且“遗少”也并非很坏的人物。
说他撒娇、装傻,是因为在施蛰存看来,好像是说:鲁迅之所以反对推荐《庄子》与《文选》,是因为恨他没有推荐自己的书。
鲁迅看来可笑至极。
施蛰存要就此认输,颜面当然难看。又作《兼示丰之余先生》(鲁迅笔名)回击。
来来回回,皆是因为《庄子》与《文选》到底值不值得青年读。后来鲁迅又写了篇《古书中寻活字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鲁迅认为在古书中寻活字汇,是做不到的。古书中,寻不出一个活词汇。不论鲁迅怎么辩论,施蛰存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至今不认为有什么错。
后来鲁迅在结集《准风月谈》时,把施蛰存的答辩文章《〈庄子〉与〈文选〉》也附在后面,方便世人自己分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