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埴轮书话[超话]# 大卫·科泽《仪式、政治与权力》观点撷英
◇我反对那种认政治仪式只是用于服务现状的普遍观点,政治仪式对政治的重要性要远胜于此。的确,国王用仪式现固权威,但革命者也用仪式来推翻国王。政治精英借助仪式来合法化他们的权威,反对者则用去合法化的仪式予以反击。仪式或许是保守者的命之所系,但它也是革命的活力源泉。
◆国家是看不见的;在它能被看见之前必须对之人格化,在它能被爱戴之前必须对之象征化,在它能被认知之前必须对之形象化。
◇政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理解象征如何在社会中实际运作,以及了解如何在行动中使用象征的艺术……它是统治人民而非统治理性主义者的艺术。
◆仪式比文化中的许多部分都较少变数。实际上,仪式能够给予人们一种连续性感觉的能力,主要来自于在日积月累中形成的形式上的持久性。仪式的特殊规则所具有的影响力,正是其过往不断操演的结果。与以往仪式的经验相关的记忆对仪式的新规则有一种渲染力。由此,仪式兼具守旧的倾向和变革的潜力。吊诡地说,正是仪式形式的守旧性,使仪式在政治变革中潜力无限。
◇一旦仪式被创造出来,它就和文化一样具有了自己的生命,超越于世易时移而独立存在。仪式合法化并制度化权力,但同时当权者自身的角色也变成可转让的了,不再是属于任何特殊个体的私产。
◆仪式最令人动容的特征之一是,其在削弱异见的同时,还能让冲突性的象征共存其中的能力。由此在很多社会中,平等主义的象征能够在选举官员的仪式中与权力和权威的象征共存。与自然语言的语法规则不同,仪式象征较少遵循逻辑规则。
◇仪式并不总是通过强化共同的价值观来创造团结,它的关键功能之一是在没有任何共同信仰的情况下创造团结。
◆通过模糊性象征的使用,仪式活动可以在缺乏共识的情形下发挥出促进团结的作用。象征能够对人们产生剧烈的情感冲击,即便每个参与者对象征有不同的理解,也可以将他们汇聚在同一组织的旗帜下。这不仅意味着同一象征具有因人而异的意义,更意味着一个象征可以将各种互不相干的意义聚集在一起。……不仅象征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而且同一种象征对于同一个人而言也会具有不同的甚至相互冲突的多重意义。其实,人们的思维过程并不需要解决这种沖突,也不需要在象征的使用上保持意义的前后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