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上新街某个角落(citywalk306)

鼎霄吴同学 2024-10-12 02:28:34
南岸南滨路沿线,隐藏了大量老社区,这些老社区依山而建,随着地形地貌爬坡上坎,里面都是四五十年以上的老建筑,还有很多民国时期甚至清末开埠时期的历史遗迹。这些老社区和历史建筑散落在南滨路沿线背后山坡上,从弹子石一直到海棠溪,在新建的高楼之间点缀着这片城市森林。 上新街一带最近几年因为老社区文旅开发,带火了很多地方,比如马鞍山开埠历史公园,马鞍山老街,下新街沿线,龙门浩社区等,都打造得不错,加上过江索道和江景,这里已经充满了本地和外地游客,名声在外。 其实,上新街片区除了上面说的几个地方,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所在,别有一番风味。比如敦厚坡老街,上新街老菜市场,皮革厂家属院,以及制药七厂的家属院。 制药七厂,是解放后重庆九大国营制药厂之一,但历史更久,前身是1914年宋子文在香港狮子山下成立的协和药品股份有限公司。宋子文就是中学历史书上蒋宋孔陈四大家族里面的宋,他家还有影响中国近现代史的宋氏三姐妹。以前大陆对宋子文的表述都很负面,否定为主(孔更负面,蒋就不说了,陈中立一点),不过后来慢慢客观一些。而在科瑞制药(制药七厂)官网上关于他的表述,就更正面,直接写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香港也不安全了,于是协和药厂内迁重庆南岸,继续生产。抗战胜利后,协和制药厂继续留在重庆。1956年公私合营,中法,协和,华洋,民生四家私营药厂合并成重庆制药厂,成为国营药厂。当年重庆制药厂的人丹,金灵丹,八角丹这三丹风靡全国,销量很高。 1966年重庆制药厂改名重庆制药七厂,继续生产了大量优质必备药品。1999年,制药七厂改制,并改名为重庆科瑞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厂址后来搬到了南岸大石支路经开区。现在科瑞制药已经有15家子公司,包括弹子石的西南制药二厂都是他的子公司,生产的药品种类也更丰富,不只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那些著名品种比如磺胺,红霉素软膏,四环素软膏等。 目前,上新街这里的制药七厂厂房基本拆完,还剩一两栋废弃的,家属区还剩不少,不过有很多因为修上浩地铁站已经拆掉了。目前剩下七八栋还住着人,有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1970年代的已经挂了D级危房牌,但很多人还住在里面。按理说D级危房是不能住人的,但重庆不少D级危房都在住人,也不晓得为啥这样。这片小山坡上隐蔽的老社区其实也可以直接从上浩地铁口爬上去,沿途还有一个社区食堂,看起来不错,不知道味道怎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