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持续倡导建议国家对于移民海外的中国人征收离境税,为什么不能落实?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都征收离境税,征收离境税合情合理合法。[凝视] 最近,经济学家卢麒元提出对移民或转移巨额资产到海外的高净值人群征收“离境税”,这个话题瞬间引爆网络,支持者说这能堵住财富外流的漏洞,反对者担心操作难度大甚至误伤经济。 这个争议的核心其实很简单:普通上班族月薪超过5000元就要交个税,但富豪们却能通过各种复杂操作把资产转移到海外,基本不用向国内缴税。 拿2024年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来说,约三成的顶层控股公司注册在开曼群岛,这些架构表面上是为了融资便利,实际上也为资产转移提供了通道。 更有数据显示,近年来部分内地企业通过离岸信托转移了数百亿美元资产,几乎没给国内财政贡献什么。 这种对比确实让人觉得不公平,美国对放弃国籍的富人征收高额税款,德国也有类似规定,相当于“人可以走,但钱得留一部分”。而我们目前既没有离境税,也没有弃籍税,资本流动的门槛相对较低。 但离境税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最大的难题是技术层面:富豪的资产转移往往通过多层离岸公司、信托等复杂结构完成,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嵌套,有房企创始人几百亿港元的分红直接留在境外,从法律角度很难追溯具体去向。 试点数据显示,跨境资产识别的准确率只有六成左右,意味着近一半的资金可能因为隐蔽操作逃脱监管,美国之所以能实施全球征税,靠的是强制要求海外银行报送美国公民的账户信息,但我们与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的信息交换还不够充分。 另一个现实问题是国际竞争,中国与多国签署了税收协定,单方面征收离境税可能引发双重征税争议。 更关键的是,当前各国都在争夺国际资本,一家深圳创投机构的调研显示,如果离境税率过高,三成企业主可能将注册地迁至新加坡或香港。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风险:普通人可能被误伤,留学生家庭的汇款、商务人士的跨境投资,这些正常资金流动如何与资产外逃区分?如果一刀切征税,可能让正当需求的中产家庭承担额外负担,反而放过了真正的“大鱼”。 支持者的理由也很充分:离境税能减少资本外流,初步测算如果能抑制四成的资产转移,每年可增加数百亿元财政收入。这笔钱用于民生改善或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很有意义。 但反对声音指出,过高的税率可能加速人才流失,近年来金融、互联网领域的高端人才海外任职比例已经不低,再加税恐怕会加剧“用脚投票”的现象。 更深层的问题是:资本外流背后往往反映的是投资信心,有企业家坦言,如果国内投资回报率高、产权保护到位,谁愿意费尽心思搞复杂的离岸架构?离境税或许能短期“止血”,但长期还是需要优化营商环境,让资金愿意主动留下来。 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我们或许可以分步推进:先对上市公司股权、房产等相对透明的资产试点;对留学生、普通游客免税,重点监管大额资产转移;同时加快与国际反避税组织的数据共享,填补信息盲区。 这样既能体现税负公平,又能避免误伤普通家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资产外流,毕竟,税收政策的设计需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场讨论本身就很有价值,它让更多人开始关注税负公平问题,思考如何让富人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无论最终政策如何设计,这种社会关注都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 你觉得应该征收离境税吗?如果征收,对象应该是所有出境资金还是只针对超高净值人群?税率设在多少比较合理,10%的象征性调节还是30%的强力遏制?另外,你更希望政府优先堵住现有漏洞,还是把重心放在改善投资环境上?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美国彻底慌了?世界亿万富豪查理·芒格:“美国过去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有中国人的贡献
【13评论】【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