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上万枚的霹雳-12空空导弹出路何在?上万枚霹雳-12空空导弹,曾经是中国空军

栗頿聊 2025-08-19 13:11:51

储量上万枚的霹雳-12空空导弹出路何在?上万枚霹雳-12空空导弹,曾经是中国空军的骄傲,如今却面临新挑战:更先进的霹雳-15、霹雳-17已崭露头角,这些库存导弹何去何从?   以前,霹雳-12是中国空军手中的一张“王牌”,是第一款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的中距空空导弹。这种能力,意味着飞行员可以在导弹发射后立刻脱离战斗,而不用守着导弹引导到底,大大提升了生存率和战术灵活性。   4马赫的飞行速度、最大100公里的射程、出色的制导系统,让它一度领先于同期的俄罗斯R-77,成为不少军迷心中的骄傲。   可二十年过去,战争形态早已翻了篇。霹雳-15横空出世,射程一口气拉到150公里甚至更远,抗干扰能力和制导精度全面升级;   而后起的霹雳-17,更是“天外来物”一般的存在,射程可达800公里,速度达到6马赫,专为猎杀高价值空中目标如预警机、加油机而设。   与这些新贵相比,霹雳-12似乎一下子变得“落伍”了。   问题随之而来——库存中那上万枚霹雳-12怎么办?这可不是几把锈枪扔仓库里等着退役的事,每一枚都得耗费人力物力维持保养,环境得恒温恒湿,年年要“交物业费”,耗资可观。   有声音建议出口,毕竟霹雳-12的外销版SD-10A曾在巴基斯坦、缅甸等国有不错的口碑,性价比高。   但如今的国际军贸市场早已今非昔比,连霹雳-15都有出口型号,潜在买家自然更偏好新一代装备。即便是老主顾巴基斯坦,如今也倾向为自家“枭龙”战机配备更新的导弹。   也有人主张“改行再就业”——参考霹雳-8改造为地对空系统“霹雳-8H”的案例,霹雳-12是否也能变身地面防空武器?   对付低空目标、无人机,在边境等高强度巡防区域布设,也未尝不是一种资源再利用的方式,还能减少新型防空系统研发压力。   最保守的做法,就是留作训练用途,给飞行员打靶练兵,或者当作后备弹药临时挂载。但一万多枚的体量不是三两年能消化得掉的,靠训练演习慢慢磨损,这成本账依旧不轻松。   不过,转机终于在去年珠海航展上浮现。升级版的霹雳-12AE高调亮相,不但射程提升至120公里(有说内部版接近150公里),导引头更先进,抗干扰能力也全面加强。   更关键的,是它加入了体系作战的“大网”:具备“A射B导”能力,也就是说,发射平台和引导平台可以分离,一架歼-10C打出去的导弹,完全可以由远处的歼-20或空警-500通过数据链接手引导,大幅提升使用弹性与战术深度。   在这个万物互联、平台协同的新时代里,霹雳-12不再是那个靠单打独斗赢得掌声的老兵,而是成了整个作战网络中的一颗可控“火力节点”。它靠的不再是单体参数,而是整个体系的赋能。   这不仅为它“延寿续命”,也为大量老旧武器的再利用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新思路。装备虽旧,战法更新,未必不能焕发第二春。

0 阅读:0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