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宣布重大消息,乌克兰人狂欢:提心吊胆3年,终于结束了 2025年8月12

半暖半夏微光 2025-08-19 14:36:59

泽连斯基宣布重大消息,乌克兰人狂欢:提心吊胆3年,终于结束了 2025年8月12日,泽连斯基签署政令,允许22岁以下男性离境。对外,这是一道行政命令;对内,这是一份无法回避的战场结算单。 这不是改革,更不是仁慈,而是乌克兰战争体力耗尽的一个明确信号——政府不再奢望从青年男性中“榨出最后一滴血”。 全民动员的尽头,是社会濒临失控 战争第三年,乌克兰的征兵早已失去“保家卫国”的包装。街头抓人、医院设卡、伪造残疾证成产业链,社会对“动员”两个字的认知已从“责任”滑向“逃亡”。 国家按部就班地“征人”,民间拼命地“跑路”,征兵不是动员而是对峙。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不再是军队与军队的对抗,而成了国家与其人民之间的资源博弈。 再怎么压,也压不出忠诚。当一个国家开始用缉捕的方式维持部队兵源,那就已经不是战争,而是体制维生术。泽连斯基政府想明白了这一点,所以这次政令的发布,是一次明显的政策脱手:我不再强迫你上前线,你走吧。 这不是慈悲,是一种破产式的实用主义。 时间点太准,不是巧合是默认 三天后,美俄将在阿拉斯加面对面谈判停火,乌克兰没被邀请。这是战争两年半以来,乌克兰第一次被彻底排除出“大国共谋”的议程。 泽连斯基很清楚,自己不是谈判桌上的主角。特朗普不打算征求乌克兰意见,普京也不愿再浪费时间扯皮。从华盛顿的角度看,结束战争比赢得战争更重要——乌克兰的价值,不在胜利,在于“体面地停火”。 泽连斯基没有硬顶,也没做象征性抗议。他的回应方式是行政——不再拦人出国。这不是战术安排,是策略认输。 年轻人离开,是对战争逻辑的抽身 22岁以下男性是常规作战部队的主力骨架。他们体能最佳、服从度高,是炮灰也是中坚。这一年龄段被允许出境,等同于放弃补员底座。 而这背后的信号更为明显:泽连斯基不再幻想靠一代人把这场仗打下去。他知道,“全民战争”的机器已经崩了,留住这批人,乌克兰才能有战后重建的可能。否则,一场战争输了战场,也输掉了未来。 政令表面看是在让年轻人“多活一点”,实际上,是在给国家“多留一口气”。 民意耗尽,军队不再是国家的军队 战争初期,全民动员曾是乌克兰社会的精神锚点。那时候,政府讲的“国家存亡”“民族命运”,普通人还能听进去。但现在,这些口号只换来一个结果:牺牲的永远是底层,活下来的永远是特权。 抗议潮此起彼伏,腐败绯闻越演越烈。征兵官收钱卖豁免,政府高层换了又换,但前线阵亡名单上依然没有一个寡头的儿子。这不是失败,这是系统性背叛。 当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建立在社会分裂和不信任之上,结果不是战争胜利,而是国家脱层皮。 停火不是今天,但撤退已开始 现在的局势,没有哪个动作是孤立发生的。泽连斯基“放人”的决策,也不是在行政体系中孤立生成的理性选择,而是战场、外交、社会三重压力的产物。 这是一场静默的后撤,是一场体制从“全员战斗”向“局部维稳”的政策切换。 美国清仓撤离的意图已非常明确。特朗普主张“直接谈”,本质是把乌克兰当作“弃子”做切割处理。泽连斯基面对这种局势,不再嘴硬,开始在政策上松口。 这场战争不一定立刻结束,但全民动员模式已经被终结。乌克兰正在从“国家战争”回到“军队战争”,这不是局势缓和,是战后重塑的前夜。 战争已无正义,剩下的只是止损 不管是对西方、对俄罗斯,还是对乌克兰自己,这场战争都不再具备动员的道德号召力。它早已脱离“守护家园”的叙事,转为精英博弈的代价分摊。 而代价的承担者,始终是普通人。 泽连斯基这道“放行令”,标志着一场国家意志的收缩。他终于不再试图用“信仰”去压制“绝望”,不再用“胜利”来掩盖“溃败”,他承认了:这场战争,打不下去了。 他没有在讲台上说出口,但他在行政公文里写明白了——我们不征了,你们可以走了。 这是一道放人令,也是一纸止战书。比任何一场外交谈判都来得真实、冷静,也更具决定性。 参考资料: 《乌克兰允许22岁以下男性出境》央视新闻 《泽连斯基签署总统令放宽征兵对象》参考消息

0 阅读:213

评论列表

春风

春风

1
2025-08-19 23:19

那么多人逃离说明人心散了,强求于事无补!

猜你喜欢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

半暖半夏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