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守护儿童成长 温情照亮困境征途》 专业守护儿童成长 温情照亮困境征途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持续推进,曲阜师范大学“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再度启程,于2025年7月7日进驻日照市利群社区的日照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拉开“阳光护花 照亮未来”困境儿童关爱行动的序幕。作为高校助力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该行动聚焦孤困、留守、流动儿童等群体的成长需求,整合专业力量与社会资源,以精准化服务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服务社会的使命担当。
据了解,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以解决困境儿童实际问题为导向,构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服务体系。心理健康关爱作为重点内容,团队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抑郁自评量表(PHQ-9)》等专业工具,对600名目标儿童开展全面测评,建立动态心理健康档案,精准筛查出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的个体。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采取差异化干预措施:对低风险儿童进行定期电话回访,及时跟踪心理变化;为中风险儿童组织“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团体辅导活动,通过小组分享、心理游戏等形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为高风险儿童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由专业人员介入疏导,帮助缓解心理压力。同时,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梳理形成2份典型心理干预案例报告,为后续同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专业范例,助力构建常态化心理帮扶机制。
在物质帮扶与情感关怀层面,“圆梦微心愿”活动覆盖200名困境儿童,通过心愿征集、心愿墙展示、志愿者手写祝福信等方式,将孩子们期盼的书籍、文具、体育器材等物品送到手中。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不仅满足了孩子们的物质需求,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增强了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此外,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还组织孩子们观看励志影片《银河补习班》,围绕“逆境成长”主题开展讨论,并设计团队协作挑战活动,引导孩子们在互动中学会互助支持,从影片中汲取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搭建起社会关爱与儿童需求之间的情感桥梁。
成长研学服务则结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设置了电影之旅、海洋探秘、红色教育等5个主题小组,吸引200名儿童参与其中。在海洋之旅中,孩子们通过观察海洋生物、聆听科普讲解,感受自然的神奇与生命的多样;在红色教育之旅中,他们走进革命场馆,聆听英雄故事,厚植爱国情怀;在团队合作活动中,他们通过共同完成任务,提升沟通协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研学活动中还融入了法治宣传、安全教育、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内容,通过“生命之桥”搭建、“成长能量餐盒”互动等创新形式,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拓宽认知视野,增强自信自立意识。
为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困境儿童关爱工作,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多方协同的服务网络。一方面,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主动对接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打造公益合作平台,围绕困境儿童的实际需求,常态化、精细化开展关爱慰问活动。据悉,在项目合同期内,链接的社会慈善资源效益将不少于项目总金额的50%,这不仅有效降低了项目执行成本,也扩大了服务覆盖面,让更多困境儿童受益。另一方面,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组建了一支不少于40人的志愿服务队,吸纳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大学生等专业人才加入,形成“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实现“专业引领+社会参与”的常态化运作,提升了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专业性和持续性。
在服务模式总结与推广方面,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计划在项目实施周期内,总结形成不少于2个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典型案例,提炼出“需求评估—分层服务—跟踪反馈”的闭环服务模式,并编制《困境儿童心理干预服务手册》《研学活动操作规范》等标准化文件,为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服务模板。同时,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将利用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及时发布项目进展和成果,宣传推广困境儿童关爱理念,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和参与困境儿童帮扶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困境儿童的浓厚氛围。
为确保项目服务质量和可持续性,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建立了严格的项目执行与管理制度。按照规划,所有服务内容将在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并将定期向采购人提交心理健康测评报告、微心愿实现记录、研学活动总结等成果资料,确保服务成果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相关行业规范,并通过采购人组织的验收。在项目运营过程中,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将妥善保管所有文件资料,建立“月度例会+动态监测+第三方评估”机制,实时跟踪项目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服务策略,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提升困境儿童关爱服务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此外,煌・筑梦乡村振兴促进队还注重探索困境儿童关爱长效机制,通过“时光信箱”活动(让孩子们写下给一年后的自己的信件,